澳洲無尾熊瀕危!存續危機待翻轉

萌動物
By NOWnews
發布時間:2023-02-17 20:00:00

[NOWnews今日新聞]臺北市立動物園的無尾熊館,是許多民眾參觀動物園時的必訪之處。無尾熊們在樹幹上無論是移動、進食或是睡覺,慵懶又可愛的模樣總能吸引大家的目光,甚至讓許多人原本略顯阿雜的心情也獲得充分療癒。值得注意的是,在動物園中看似悠閒度日的無尾熊,牠們在原生地澳洲的野外族群,卻已經陷入緊迫的生存危機。

24小時最熱

    ▲2019年至2020年間肆虐的澳洲森林野火,對包括6萬多隻無尾熊在內的約30億隻野生動物造成生命威脅。(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授權提供)
    ▲2019年至2020年間肆虐的澳洲森林野火,對包括6萬多隻無尾熊在內的約30億隻野生動物造成生命威脅。(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授權提供)

    2019年至2020年間肆虐的澳洲森林野火,燃燒面積超過1800萬公頃,對包括6萬多隻無尾熊在內的約30億隻野生動物造成生命威脅。由於無尾熊行動較為緩慢和桉樹的易燃性,許多無尾熊受到高溫和火焰的傷害,無法順利逃生。森林大火直接破壞了動物們的棲息地,間接限制了無尾熊的活動區域,進而造成糧食與水源缺乏,導致區域性族群數量快速下降,同時也降低了族群裡的遺傳多樣性。

    ▲2022年2月,無尾熊在澳洲首都特區、新南威爾斯州和昆士蘭州被正式列為瀕危物種。(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授權提供)
    ▲2022年2月,無尾熊在澳洲首都特區、新南威爾斯州和昆士蘭州被正式列為瀕危物種。(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授權提供)

    然而無尾熊的生存威脅並不只有森林大火,除了疾病的威脅—披衣菌感染,還有農業擴張及都市開發所造成棲息地破碎化,這讓無尾熊在破碎的棲地間移動時容易遭受犬隻攻擊,或是遇上路殺淪為車下亡魂。2022年2月,無尾熊在澳洲首都特區、新南威爾斯州和昆士蘭州被正式列為瀕危物種。據估計,野生無尾熊只剩下不到6萬隻,甚至可能只有約3萬隻。

    ▲無尾熊在破碎的棲地間移動時容易遭受犬隻攻擊,或是遇上路殺淪為車下亡魂。(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授權提供)
    ▲無尾熊在破碎的棲地間移動時容易遭受犬隻攻擊,或是遇上路殺淪為車下亡魂。(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授權提供)

    但要紓解野外無尾熊的生存困境,並非一蹴可幾。其實臺灣許多野生動物也都面臨著類似的威脅,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全世界需要共同努力解決的議題。臺北市立動物園積極進行域內及域外保育計畫,與多國合作建立不同物種的衛星族群,期許在野外面臨存續危機的物種,能逆轉劣勢,終止消失的命運。而大家也能從落實綠生活做起,生活中一個友善環境的小動作,就能是拯救野外物種的一大步。(編輯:李惠婷)

    消息來源:NOWnews今日新聞

    延伸閱讀:

    NOWnews今日新聞 動物 無尾熊

    最新消息

    貓躺主人膝枕爽歪!睡到眼白露出

    萌動物
    NOWnews
    發布時間:2023-02-18 17:03:00

    [NOWnews今日新聞]金窩、銀窩都贏不過主人的愛之漩渦!日本推主與四隻貓咪一同住在養滿花朵的農場,而今天要介紹的主角是「Mo(モッ )」,牠每天最喜歡追逐石頭和跟自己玩耍,但牠最喜歡的還是主人,某天便被拍攝到在飼主大腿睡翻的畫面。

    24小時最熱

      ▲推主家養了四隻貓,這是其中兩隻。(圖/Twitter:Noraore1)
      ▲推主家養了四隻貓,這是其中兩隻。(圖/Twitter:Noraore1)
      ▲今天的主角貓Mo。(圖/Twitter:Noraore1)
      ▲今天的主角貓Mo。(圖/Twitter:Noraore1)

      影片上傳於1月,當時飼主正在溫室中採摘三色紫羅蘭,突然Mo跑過來以四腳朝天的姿勢躺到他的腿上,接著便呼呼大睡,連眼白都露了出來,飼主看著這幕感到又可愛又窩心,雖然工作效率明顯降低,但還是被可愛的貓貓治癒了。

      ▲Mo:主人的大腿好舒服!我要躺個十年!(圖/Twitter:Noraore1) 
      ▲Mo:主人的大腿好舒服!我要躺個十年!(圖/Twitter:Noraore1)
      ▲Mo睡到眼白都露了出來。(圖/Twitter:Noraore1)
      ▲Mo睡到眼白都露了出來。(圖/Twitter:Noraore1)

      網友回覆「這個肚肚好想吸」、「嘴巴像三色堇,好可愛啊」、「讓貓躺比採摘花更優先是世人的常識,所以也沒辦法啦」、「在你的懷裡如此毫無防備地睡著是多麼可愛啊」。(編輯:李惠婷)

      消息來源:NOWnews今日新聞

      延伸閱讀:

      NOWnews今日新聞 寵物 喵星人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