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點看孩子疫情焦慮 兇手竟是父母

疫情專區
By NOWnews
發布時間:2021-06-23 22:11:00

國內本土疫情持續延燒,三級警戒還看不見結束的盡頭,民眾長時間過著關在家裡的生活,久了以後難免情緒積累,引發各種問題,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做出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因為接觸史與旅遊史,感受心理壓力愈大,會讓家人跟著承受社會壓力等,導致情緒反應愈激烈,會對未來充滿不確定的感覺、無法放鬆、恐慌、煩躁等,生理症狀也愈嚴重,出現像是心悸、難以入睡等問題,生活滿意度也較差。

24小時最熱

    華心執行長王浩威醫師表示,一旦生活品質下降,工作效率就會跟著下降,甚至引發對自己的自信下降,這些長期「悶」出來的問題,嚴重會導致憂鬱、躁鬱問題。 另外疫情隔離期間,親子密集的增加互動,醫師提醒,青少年壓力會增加很多,因為整天在家裡,對於不能上學、沒有理由離開家,會承受很大壓力。

    另外還有一個要特別注意的,「孩童的情緒基本上是跟父母情緒相連結的,父母親安全感高,小孩改變比較少,如果看到小孩睡眠不好,或是吵鬧行為比較多,就要特別小心。」因為父母自己的情緒、缺乏安全感等,可能一不小心傳遞給小孩了。

    針對一些特殊情況的家庭,像是特殊兒童,可能本來就多動、過動,王浩威提醒,過去疫情以前,媽媽會將孩子送到機構照顧,可以喘一口氣,現在因為疫情停課,可能會讓媽媽壓力變大、沒辦法喘息,這也是要特別注意的狀況。

    如何維持疫情期間的心理、生理狀態?王浩威建議,一定要讓自己繼續維持原來的生活方式,舉例來說,要進入「狀態」, 生活有固定的起承轉合,就像是會有個坡度,這樣晚上才會熟睡,疫情因一直待在家中,生活坡度變小,建議民眾要要進入工作狀態的「儀式感與氛圍」,就是一樣維持規律生活、在室內選擇適合運動方式,用各種方方法維持上班習慣等,要對時間嚴格管理,把自己節奏感維持住,晚上睡眠影響就不大,且絕對不要日夜顛倒、作息混亂。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消息來源:NOWnews今日新聞

    延伸閱讀:

    疫情 焦慮

    最新消息

    莫德納7月1日開打 接種mRNA疫苗皮膚副作用有哪些?

    疫情專區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06-23 22:25:46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美國贈台灣250萬劑莫德納疫苗,預計7月1日就能開啟廣泛施打,但mRNA疫苗是全新技術,《美國皮膚科醫學期刊》在4月發表1項研究,發現接種mRNA疫苗會有「延遲性」紅腫反應,施打疫苗後7至8天才會出現,目前機轉不明,可能因疫苗賦形劑導致,不需要太緊張仍可接種第2劑。

    24小時最熱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蔡長祐表示,2021年4月《美國皮膚科醫學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 JAAD)中,1篇研究分析414位施打mRNA新冠疫苗個案,發現5種最常見紅腫模式,分別為:


      (1)延遲型大型局部反應(delayed large local reactions)。
      (2)局部注射處反應(local injection site reaction)。
      (3)蕁麻疹(urticarial)。
      (4)麻疹樣紅疹(morbilliform eruptions)。
      (5)肢端紅痛症(erythromelalgia)。


      蔡長佑說明,mRNA疫苗包含輝瑞BNT與莫德納,都是非常新的疫苗技術,不同以往疫苗,施打後馬上會有皮膚紅腫,研究發現到部分民眾接種後7至8天手臂才開始腫脹,又腫又熱,又痛又癢,被稱為「延遲型大型局部反應」,也被形容成「新冠手臂」,大部分人在4天會消退,目前發生原因不明。


      蔡長佑補充,發生「新冠手臂」推測可能與mRNA疫苗的賦形劑 polyethylene glycol (聚乙二醇)過敏有關,在施打第2劑後可能再度出現,但出現時間比較快,消退時間也比較快;類似反應以女性為主約85%至90%,接受莫德納疫苗的人居多約占92%至94%,但並非是打第2劑疫苗的禁忌症。


      另一方面蔡長佑也說,英國在醫學期刊《刺胳針雜誌》(Lancet)上提出在2020年12月到2021年3月約4個月的期間,約62萬多人接受輝瑞BNT疫苗2劑或AZ疫苗1劑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報告。常見施打後皮膚局部副作用包含紅、腫、熱、痛、癢、瘀青、壓痛、腋下淋巴腺腫等,出現任何1項副作用發生率,在輝瑞BNT第1劑後約71.9%,第2劑後是68.5%,AZ第1劑後則是58.7%。


      蔡長佑補充,報告約有5至7成民眾注射後有皮膚局部不適,女性及小於55歲占大多數,出現壓痛的症狀最多,這些症狀在注射1至2天後消失。


      蔡長佑強調,真正出現皮膚對疫苗過敏,如皮膚紅疹,灼熱感,臉部、嘴唇腫脹的比例則是很低。不過,上述報告的疫苗接種對象主要以英美兩國的白人為主,亞洲人對施打疫苗後的反應比例或許會有些不同,但仍有值得我們參考資料。


      蔡長祐提醒,疫情尚未停止,平日少出門做好自我防護,符合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對象條件者請儘速施打,疫苗施打後常見的皮膚局部反應,如紅、腫、疼痛、壓痛等,大約注射數天後會消失,倘持續紅腫疼痛,並出現皮膚紅疹,灼熱感,臉部及嘴唇腫脹,甚至蕁麻疹等情形時,請儘速就醫診斷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定期肝癌檢查仍罹患晚期肝癌 醫呼籲雙管齊下才正確!
      ▸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惡化快 荷爾蒙合併療法帶來福音

      新冠肺炎 疫苗 莫德納 mRNA疫苗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