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停止網路霸凌日」 多位名人共同為青少年發聲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06-19 00:25:56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根據科技部 2018 年調查顯示,台灣的青少年約6分之1表示自己曾在網路上被霸凌,約4分之1曾在網路上看到他人被霸凌。美國 L1ght 組織在 2020 年調查指出,在 COVID-19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路霸凌的現象增加了7成。網路霸凌是看不見,但是影響及造成傷害更遽的另1種疫情!每年6月第3個星期五為國際性「停止網路霸凌日」,董氏基金會今日特別利用直播方式於線上舉辦「停止網路霸凌日」記者會,有多所學校代表及藝人五熊、蔡阿嘎、夏于喬、LULU、歐陽靖也共同響應,提醒大眾重視網路霸凌問題。

24小時最熱


    網路霸凌需要家庭、校園、社會合作預防!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說明,近年社群媒體已成為青少年溝通交流的主要模式,現因疫情各級學校停課,青少年使用網路的時間更多,接觸網路的機會增多,心理健康也面臨重大挑戰與危機。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也指出,要消除網路霸凌,需要政府、網路公司、校園和家長,共同合作防治。因此,董氏基金會今年起也推出各式預防網路霸凌傷害的心理健康方案及教學活動,希望能有效幫助青少年避免網路霸凌而造成心理健康問題。


    預防青少年網路霸凌傷害 「THINK」5 步驟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根據 2019 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以 30 個國家的青少年為對象調查指出,有3分之1的青少年曾遭遇過網路霸凌、5分之1的青少年為了躲避網路霸凌及暴力行為而輟學。網路霸凌也比傳統霸凌更具傷害性,甚至會引發自殺念頭及行為。


    今年設計預防網路霸凌傷害的教案,同時到新北高中、中正國中、大同高中、成功高中、明倫高中、林口高中、稻江護家等學校進行教學示範,目前有3種課程,分別有一般教師及專業輔導教師版本,除觀念教導,內容還結合「視覺藝術」手作活動,例如:創作一體多面小提袋,讓學生從繪畫中體驗不同角度看待事物。


    華文心理健康網站上也設立預防網路霸凌傷害專區,提供相關的資源介紹及專欄文章。為更貼近青少年的喜好,也特別成立 IG,一同呼籲大眾關注網路霸凌的議題。她也提醒,預防網路霸凌最容易做到的就是當我們要 po 文、轉貼或是分享時,不妨行動前先「THINK」5 步驟:


    ▸步驟1:T- Is it True?(問問自己我有確認過這些訊息、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嗎?)
    ▸步驟2:H-Is it Helpful?(我 PO/寫這些文字或圖片對任何人是有幫助的嗎?)
    ▸步驟3:I- Is it Inspiring?(我的 Po 文或轉貼分享有正面影響嗎?)
    ▸步驟4:N- Is it Necessary?(Po 文或轉貼分享的內容是真的必要嗎?)
    ▸步驟5:K- Is it Kind?(我做了這件事情是正確嗎?)


    家長平常多和孩子溝通 孩子行為有異時有可能是遭受霸凌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陳質采理事長說明,青少年遇到網路霸凌時,父母可從旁觀察孩子行為是否有改變,例如表情(有不安的情緒)、作息改變、行為舉止(平常活潑突然變得沉默)、睡眠及飲食習慣改變等等,就可能是遭受了重大的壓力事件:她建議,家長平常應多與青少年溝通,教青少年正確網路使用觀念,如遭受到網路霸凌事件,先不要因為擔心被罵,而不敢告訴家長,而是要主動求助。她也提醒青少年使用網路時不要洩漏太多個人訊息及照片,如果受到網路霸凌,可以自己先進行阻斷,不用隨著對方起舞。


    多位名人共同呼籲反霸凌 五熊分享自己被網路霸凌心聲


    名人共同呼籲響應「停止網路霸凌日」。今年台灣首次響應國際性的停止網路霸凌日,也有多位名人響應,例如黄路梓茵 LULU、夏于喬、五熊、歐陽靖響應於網路社群;蔡阿嘎拍片響應。而出席線上記者會的五熊(蔡頤榛)表示,自己剛開始接棒主持「型男大主廚」時,自 2017 年開始約有 2 年的時間持續不斷受到網路上網友的批評與負面攻擊;會覺得委屈、受傷。但當下決定先不再去看這些留言!花時間讓自己沉澱,詢問自己網路上那些留言對於自己而言是真實?如果不是,就告訴自己不用去在意;同時自己也會去思考每1篇的發文內容,在發文之前多想一想,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避免傷害他人。


    更多NOW健康報導
    ▸定期肝癌檢查仍罹患晚期肝癌 醫呼籲雙管齊下才正確!
    ▸揮別漏尿、陰道鬆弛 雷射搭配PLT凍晶找回私密處緊緻

    網路霸凌

    最新消息

    最新國人10大死因出爐癌症居榜首 癌症死亡時鐘慢3秒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06-19 06:57:53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最新國人10大死因出爐,受到疫情影響,國人勤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109年死亡人數17萬3,067人,較108年減少2,357人,近年來,首次反轉為負成長。

    24小時最熱


      ▲109年癌症死亡時鐘為10分30秒,而108年則為10分27秒。(圖/衛生福利部統計處提供)


      109年癌症死亡時鐘為10分30秒,比108年的10分27秒,慢了3秒,為自民國98年以來,癌症死亡發生時鐘首次變慢,原因應與肺炎與下呼吸道疾病減少近1成有關。


      ▲109年10大死因死亡年龄中位數。(圖/衛生福利部提供)


      至於罹患那一種疾病,最為「折壽」?答案是慢性肝病及肝硬化,109年死亡者之年齡中位數為77歲,男性73歲,女性81歲,但男性肝疾患者死亡年齡中位數僅56歲,與平均歲數73歲來說,等於少活了17年。


      ▲國人10大死因死亡人數及死亡率。(圖/衛生福利部提供)


      109年整體死亡率排序,第1名為惡性腫瘤,其次為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與108年相較,高血壓性疾病排名由第8名升至第7名,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則降為第8名。

      ▲109年兩性10大死因死亡率。(圖/衛生福利部提供)


      觀察兩性死亡人口10大死因,109年男性死亡率高於女性,其中以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最為明顯,男性死亡率均高於女性2.7倍,事故傷害則為2.4倍。


      在年齡別方面,1至24歲死亡人口以事故傷害居死因首位;25至44歲以癌症與自殺居前2名;45歲以上族群死因以癌症與心臟疾病為前1、2名。


      ▲109年10大癌症死因統計。(圖/衛生福利部統計處提供)


      109年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161人,占總死亡人數29.0%,平均每10名死亡個案中,就有3人死於癌症。死亡率每10萬人口212.7人,較108年下降0.1%,為98年以來首次不升反降。


      10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乳癌、攝護腺癌、口腔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巢癌。與與108年比較,前列腺癌排名由第6名升至第5名、口腔癌則降為第6名。


      更多NOW健康報導
      ▸定期肝癌檢查仍罹患晚期肝癌 醫呼籲雙管齊下才正確!
      ▸揮別漏尿、陰道鬆弛 雷射搭配PLT凍晶找回私密處緊緻

      癌症 10大死因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