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解封健康不放鬆 國建署推4癌篩檢符合資格別錯過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08-29 23:00:00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近期國健署公布今年5月起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為了防疫醫療院所啟動降載政策,也因疫情影響民眾的就醫意願,導致癌症篩檢量下降,截至110年7月28日止有248萬人次接受篩檢,相較109年同期減少約1成。近期國內疫情減緩,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疫情趨緩之際,民眾除了需持續配合政府相關防疫措施,也建議要積極接受「癌症篩檢」。

24小時最熱


    大多數癌症在早期時都沒有明顯症狀,甚至是一點感覺都沒有,只能透過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存活率。國健署還公布1項數據,依照107年癌症發生登記資料分析若是以國健署所推動的「4癌篩檢」計畫來看,已有實證研究證實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降低「大腸癌」35 %死亡率;30歲以上婦女,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45至69歲婦女、40至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原住民,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之男性26%「口腔癌」的死亡風險。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也指出面對所有癌症的正確態度唯有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才能有效降低癌症死亡風險。另,針對國人主要死亡癌症前3名做出檢查整理建議如下:


    1.肺癌:國人癌症死亡率第1名的肺癌,可區分為小細胞肺癌跟非小細胞癌


    大多數肺癌都屬非小細胞癌,非小細胞肺癌五年存活率第1期84.3、第2期43.8%、第3期6.9%、第4期6.9%,從存活率就可清楚瞭解肺癌存活率關鍵就在於「早期發現」。 由於肺癌早期都沒有明顯症狀,也考量到近年國人不抽菸罹患肺癌的案例提升,建議50歲以上民眾務必將肺部篩檢加入健檢項目。高危險群(抽菸、常接觸二菸、三手菸、長期在空氣污染、油煙、接觸化學物質的工作環境、有肺癌家族史)則可提早至45歲主動安排肺部篩檢。


    ※建議檢查工具:胸部X光攝影及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是觀察肺部最常見的篩檢工具。尤其是LDCT已是被國際證實可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特別是用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同時,根據結節的大小和CT影像的型態特徵,評估良性和惡性的可能性,可為後續臨床處置提供更精準的治療建議。


    2.肝癌:肝癌最常見的危險因子就是B型、C型肝炎及酒精性肝病


    台灣的肝癌發生率排名目前雖然已經從以前的第2名降至第4名,但在癌症死亡率方面還是高居第2名。主要原因在於肝臟一旦感染B、C型肝炎病毒並演變成為慢性肝炎患者時,肝臟會反覆發炎,導致肝硬化及肝癌,且早期多半無症狀而難以發現,容易因警覺性不夠,而延誤就醫。


    ※建議檢查工具:可藉由血液檢查B 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C 型肝炎病毒抗體(Anti-HCV Ab),並搭配上腹部超音波可有效診斷有無脂肪肝的形成。若發現肝臟可疑陰影,可搭配零輻射磁振造影(MRI)施打肝細胞特定性顯影劑的檢查,補足超音波掃描找不到的可疑病灶,完整掌控肝臟健康狀態。


    3.大腸癌:大腸癌連續13年蟬聯國人癌症發生率第1名,好發於50歲以上


    但近年大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不可自恃年輕而忽視健康問題。有家族史、肥胖、飲食不均、抽菸喝酒、排便習慣不正常等因素都屬高危險族群。根據統計在台灣,50歲以上的人如果一輩子都不做大腸癌篩檢,終身罹患率是7%,相當於15人就有1位,尤其男性罹患率又高於女性。


    由於大腸癌的進展速度相當緩慢,只要能早期發現都會有不錯的治療效果。零期大腸癌的5年存活率可高達至幾乎100%,第1期約92%至93%、第2期約70至80%,第3期約60%,第4期僅剩餘不到20%。


    ※建議檢查工具:國內四癌篩檢中的大腸癌免費篩檢(糞便潛血檢查)是針對50歲至79歲民眾,但實際上仍有50歲以下就罹患大腸癌的案例出現,且近年有年輕化趨勢。但若家族中有一等親曾罹患大腸癌,即屬大腸癌的高危險群,建議可從40歲開始自費接受篩檢,可直安排大腸內視鏡檢查。目前無痛舒眠大腸內視鏡技術成熟且普遍,檢查過程可使受檢者感到輕鬆舒適,更可幫助篩檢品質提升,甚至是在檢查過程中若發現癌前病灶(瘜肉),依照瘜肉大小及執行醫師評估,還可在檢查同時直接切除,有效降低癌化風險。


    另,國健署目前提供的4癌篩檢計畫因有年齡的限制,若有家族史或有慢性病等高危險族群的民眾就得提高警覺,主動安排健康檢查,才能為自己提早掌握健康先機。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上班族年薪百萬不可及 腰圍破百引來代謝異常大有人在
    ▸接種疫苗引起心包填塞猝死? 心臟科醫師剖析可能原因

    NOW健康 防疫 癌症 國民建康署

    最新消息

    急性白血病存活期僅4.1個月 健保今年再給付標靶藥物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08-29 23:30:00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年人最常見的白血病,好發於60歲以上長者。發病後,大量癌細胞會隨著血液循環到全身,對健康衝擊劇烈且病程發展快速。臺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侯信安醫師說,過去40年來治療武器僅有化學治療或幹細胞移植,年長及共病症的體弱患者因難以承受標準化療的副作用,僅能降低治療強度,導致治療成果較差,存活時間僅有4.1個月。

    24小時最熱


      所幸自2017年起已有多款標靶藥物上市,可幫助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搶時間救命。政府更為了照顧患者,自2020年健保首度給付FLT-3抑制劑後,今(2021)年7月起又給付了可促進癌細胞凋亡的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過往存活時間極短的年長及共病症的體弱患者,有望在健保的幫助下,獲得安全性更高、療效更好的治療選擇。不僅存活期倍數成長,未來也有望爭取治癒的機會。


      什麼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


      侯信安醫師說,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在台灣每年約新增800例個案,是成年人最常見的白血病,而且發生率逐漸上升。患者男性略多於女性,好發於年長者,且隨著年紀增加,發病機率也會提高。發病原因主要是受後天基因突變影響,少部分如:曾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者、曾罹患血液疾病或是造血功能異常者,有較高的發病機率。


      ▲曾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者、曾罹患血液疾病或是造血功能異常者,有較高的發病機率。(圖/照護線上提供)


      侯信安醫師提醒民眾,若想要及早發現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可以掌握「急」刻救援「髓」機應變 「421」口訣。若同時出現臉色蒼白、不明原因發燒、瘀青出血、骨頭疼痛這「4」大症狀,一定要盡快到醫院進行評估,高度懷疑時要安排血液及骨髓「2」項檢查,確診後也「1」定要即早治療、搶時間救命。


      ▲若同時出現臉色蒼白、不明原因發燒、瘀青出血、骨頭疼痛這「4」大症狀,一定要盡快到醫院進行評估。(圖/照護線上提供)


      標靶藥物獲健保給付 幫助患者搶時間救命


      侯信安醫師說,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曾長達40年無新藥問世,過去化療是殺滅癌細胞的唯一治療手段,但標準化療強度高、副作用強烈且須密集進行,年長及有心臟、肝臟、腎臟等共病的體弱患者難以承受,因此造成AML患者不僅存活時間只有4.1個月,能夠成功消除癌細胞的患者也不到1成。


      侯信安醫師說,隨著分子醫學的進步,自2017年起多款標靶藥物陸續問世,今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已進入標靶新世代。除了已有可以針對特定基因型對症下藥的FLT-3抑制劑,針對治療成效亟欲改善的年長及共病症的體弱患者,更有可以促進癌細胞凋亡的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可用。不僅存活時間有望提升到10至12個月,疾病緩解的機率也有望從不足1成提高到5至7成。


      標靶藥物雖可以幫助患者搶時間救命,但過往因治療費用較高,患者經濟負擔重,可近性有待加強。所幸政府為了照顧患者,2020年健保首度給付FLT-3抑制劑,今(2021)年7月起,加碼給付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侯信安醫師說,只要是75歲以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或是介於18歲至75歲間且具有心臟、肺臟、肝臟等器官失調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就具有給付資格。侯信安醫師鼓勵,在藥物及健保雙重支持下,治療的成效及可近性大幅提升。患者務必配合醫囑,與醫師齊心一同面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爭取更佳的存活時間以及治療成果。


      ▲在藥物及健保雙重支持下,治療的成效及可近性大幅提升。(圖/照護線上提供)


      疫情期間治療重點 日常照護提醒


      侯信安醫師提醒,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如果感染新冠肺炎,較容易出現併發症,重症風險較高。疾病控制較好或骨髓移植後較穩定的患者,務必要主動施打新冠肺炎疫苗,提升抗疫保護力。此外,因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整體的免疫力較差,且疫苗生成的保護力也可能比較低。務必要以嚴謹的態度面對防疫,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盡量避開人群,減少感染的機會。


      部分患者因為擔心入院治療會提升感染風險,考慮延後或中斷治療或停止回診追蹤。侯信安醫師提醒,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程惡化快速,若沒有及時察覺症狀並予以診斷、投以對應治療,多數患者可能數天或數周內就會面臨生命危險。若患者有任何治療疑慮,應主動向主治醫師反應,切莫自行下治療判斷。


      侯信安醫師說,除了規律治療及回診追蹤以外,維持良好的日常照護也非常重要。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力較差,日常生活中務必要攝取完善營養、避免生食,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提升自身保護力。


      若出現4大症狀想要探詢更多衛教資訊,或是想要尋找住家附近醫院及醫師進行相關檢查、治療,可點擊下方連結,進入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疾病工作組成立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衛教網站」,取得完整疾病介紹及治療資源。


      【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獲給付,助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搶時間救命,醫師圖解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上班族年薪百萬不可及 腰圍破百引來代謝異常大有人在
      ▸接種疫苗引起心包填塞猝死? 心臟科醫師剖析可能原因

      NOW健康 標靶藥物 急性白血病 健保 健康給付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