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看的反烏托邦傑作!《 V怪客》漫畫世界觀與三位主要角色設定介紹——

追影劇
By 電影神搜
發布時間:2021-10-29 14:45:45

由華卓斯基姐妹執導的漫畫改編電影《 V怪客》當初上映後,獲得一致好評。而這篇文章要來介紹的,就是《V怪客》的原作漫畫,《V怪客》漫畫作者為艾倫摩爾 (Alan Moore),艾倫摩爾作品充滿著對政治的批判(尤其是談論無政府主義),以下將介紹《V怪客》原作故事架構下的世界觀,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大家更清楚原作與電影的差異。

24小時最熱

    漫畫世界觀

    《V怪客》創作於 80 年代,故事描述蘇聯與美國因波蘭問題起衝突,使得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發動全球規模的核戰,將歐洲與非洲變成不毛之地。

    英國執政的工黨政府因將美國當地部署的核武器移走,倖免於毀滅性打擊,但卻無法避開核冬天造成的環境惡化和大饑荒,這讓幾年後倖存至戰後的英國法西斯主義份子有機可趁,組成「北方之火」 (Norsefire) 這個政黨接管國家,平定了暴亂,也使經濟穩定成長。

    但這樣的社會對非異性戀者、左翼份子、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民眾,進行教育洗腦,更殘暴的方式,就是以淨化之名殺害,甚至控制所有媒體,保留英國的君主制度,變成極權國家。

    漫畫的黨徽「北方之火」是藍色 N 字母為主的黑色旗幟,有時候也用 NF 表示,最早標誌是帶翅膀的拉丁十字架從火焰中騰躍而起,象徵英國重生,也使用紅白藍三色對應現實世界的英國國旗。

    此外,「北方之火」的最高層叫做「頭部」,依照人類感官替旗下五大部門命名,分別是監視的眼部、監聽的耳部、調查的鼻部、執法的指部(祕密警察)、宣傳的口部,以及「命運」超算系統。

    角色架構和原作理念

    艾倫摩爾認為《V怪客》是一本回答「人類該如何選擇政治傾向?」的圖像小說,用故事提醒讀者關於「自由的界線」,因此原作主角 V 象徵推崇無政府主義的恐怖份子,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負責調查 V 的警探艾瑞克芬奇,是整個社會的正義人士,他在乎被 V 害死的無辜人士,也對腐敗政府產生懷疑,以至於信仰開始動搖;亞當詹姆斯蘇山是位純潔的理想主義者,對同儕腐敗不以為然,只想用自己方式治理國家,中心思想是「認為個體自由只會導致社會功能失序。」

    三個角色理念不同所產生的衝突,象徵著民眾在無政府主義及極權主義間需抉擇時,嚮往心中正義卻又彼此矛盾的過程。一但心中正義帶有某種立場,衝突就不可避免,何況人們需要政府協助制定政策,使生活得以完善。

    當代表集權主義的亞當,以及代表無政府主義的 V 相繼陣亡後,唯有艾瑞克活下來,這樣的安排是拋出信念抉擇的疑問給讀者。推翻極權政府的確是民主自由,但若追求無政府的自由,代價就是要放棄理想政府。

    那答案到底是什麼?每個人絕對都有其想法。理想中的民主國家就是民眾與政府間的權利必須互相制衡,做到這點就需要溝通和合作。

    至於本文為何對女主角艾薇哈蒙德 (Evey Hammond) 沒有太多著墨?不是她不重要,而是以某種程度來說,這角色代表著觀眾視角,引領讀者進入故事的世界觀以及了解 V 這號人物。

    《 V怪客》原作有許多深度議題可討論,但此篇是以三個主要角色設定和世界觀背景,為大家做導讀,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原作。

    延伸閱讀:

    電影神搜 漫畫 V怪客 反烏托邦

    最新消息

    林嘉欣自認兒時叛逆愛跟媽吵架 如今演母親慶幸架沒白吵

    追影劇
    鏡週刊
    發布時間:2021-10-29 15:00:53

    獲金馬7項獎項提名的《美國女孩》,週一媒體試片後,即在臉書出現洗板現象,不少觀眾對於電影裡描述的親情感同身受,深深被觸動。該片昨(28)日舉辦視訊記者會,與身在香港的女主角林嘉欣連線,林嘉欣回憶自己當年第一次拍戲就擁有美好的回憶,因此她也期許自己能「母雞帶小鴨」,讓兩位在片中飾演她女兒的童星,人生第一次的演戲經驗也能留下美麗的過程。

    24小時最熱

      阮鳳儀的自身經歷成為《美國女孩》的劇情骨幹,她得知成功邀請到林嘉欣演出可說喜出望外。

      今年金馬獎女主角項目堪稱「死亡之組」,《瀑布》的賈靜雯、王淨及《美國女孩》的林嘉欣與方郁婷備受矚目。林嘉欣當年演出林書宇導演的《百日告別》在金馬獎封后,而林書宇正是《美國女孩》的監製,林書宇曾聽林嘉欣說過抗拒演母親,但在看過劇本後卻覺得林嘉欣很適合演出「莉莉」這位罹癌媽媽,於是推薦給阮鳳儀,林嘉欣分開3天讀了3遍劇本,在不同的時空、用不同的角度來感受母親角色,看完後就一口答應演出。

      本身也有2個女兒的林嘉欣,這次是她首度與女兒分別這麼久,往返台港既要隔離,加上拍攝期,有長達2個多月見不到女兒,尤其又在疫情下拍片,林嘉欣形容當時覺得整個世界像是停頓了,抱持「最後一部片」、「最後一次演戲」的心態來演出《美國女孩》,對於每一場戲都特別珍惜;而且因為自己也是媽媽,很多時候她是用「本能」在演,甚至加入了許多自己現實生活中的經驗,像是為戲裡的女兒芳儀掏耳朵,就是她的日常。

      林嘉欣與2位小演員的互動自然,就像真的母女。(傳影互動)

      原來劇本裡並沒有安排,是導演阮鳳儀看見一張林嘉欣為女兒掏耳朵的照片,才將這安排加入戲中。林嘉欣還爆料拍這場戲時,導演遲未喊卡,但她情緒已很到位,眼淚鼻涕都流出來,一大滴鼻涕險些hold不住,整滴差點滴進飾演芳儀的方郁婷耳朵裡。

      電影背景設在2003年SARS肆虐時,林嘉欣回憶自己自90年代到千禧年間自己都在台北生活,因此回台拍戲,對片中的早餐店、垃圾車等仍感熟悉;她比較擁有許多來自美國人才的《美國女孩》劇組與熟悉的香港劇組,認為香港劇組講究「精準」、「效率」,而《美國女孩》劇組相當安靜,給予她充分空間醞釀,像是一場劇本只寫了她因為化療副作用而乾嘔,但整段戲卻讓她進廚房打果汁、嘔吐、將果汁端出客廳給女兒喝,成為一段完整的表演。但兩者都給予她不同的訓練,各有所長。

      自稱拍《美國女孩》時憑著本能在演,像是位大女兒掏耳朵戲就是林嘉欣現實生活中的日常。(傳影互動)

      片中林嘉欣與方郁婷母女間衝突的戲令人揪心,其實這也是導演與自己母親間的真實經歷,林嘉欣坦言自己從小個性也很硬,沒少與媽媽吵架,現在回想起來「還好架沒白吵!」都成了她演戲的養分;戲裡她與大女兒吵到扭打動手,其實她總不忍心打小孩,平時對大女兒也如片中較為嚴厲,對小女兒就比較放鬆。

      飾演2個女兒的小演員們一鳴驚人,導演阮鳳儀透露當初劇本寫好,外界反應都是「劇本不錯,但演員從哪裡找?」要符合「雙語」「與林嘉欣相像」條件的15歲女生不易,只能從國際學校找,好不容易先在美國學校找到方郁婷演出大女兒「芳儀」,演小女兒「芳安」的林品彤則是開拍前4週才確定由她演出。

      而林嘉欣提早進組與2個孩子先培養默契,她說:「當年自己當新人,拍許鞍華導演的《男人40》時給了我很棒的體驗,當我知道2位小演員也是第一次拍片,所以也希望她們也能經歷一段美麗的過程。開拍前我就帶他們去士林打保齡球、在租屋處煮早餐給他們吃、她們在鏡頭外也是喊我媽,我們一起分享便當,聊天,自然到鏡頭前就會有家人的默契,這在鏡頭下是沒辦法騙人的。」

      影后呼聲甚高,許多觀眾都很期待林嘉欣能於金馬二度封后,不過林嘉欣卻表示,一早已訂了機票返加拿大探望母親,因為疫情已有2年沒見,加上母親最近身體不適,因此只好向金馬獎說抱歉,不過她也很期待能隔空與劇組一起分享喜訊。《美國女孩》將於12月3日上映。

      戲裡相愛相殺戲外照顧有加 林嘉欣妙傳「女兒」訪問招數

      去年來角逐今年當評審 李心潔重返金馬創投挑百萬首獎

      鏡週刊 美國女孩 林嘉欣 阮鳳儀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