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2021黑貓馬克杯上市!全黑隨身瓶、俏皮萬聖精靈療癒破表

享生活
By 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發布時間:2021-10-14 18:00:00

每年搶翻的星巴克黑貓杯再度回歸!全新的2021萬聖節系列超萌上市,黑貓控的荷包準備好了嗎?

24小時最熱

    今年星巴克萬聖節黑貓馬克杯選用經典的黑色、橘色和淘氣的紫色調,也加入了各式新元素,像是俏皮黑貓魔法帽、黑貓魔法書,還有黑貓隱身術等,除了杯款之外,還有黑貓提袋、黑貓尾巴隨行餐具組、萬聖魔法術茶壺,滿滿的黑貓小物超級療癒。

    不僅如此,精靈系列也是各位必收,包括粉色調的幻影精靈馬克杯、幻影精靈不鏽鋼水壺,都是這次萬聖節的亮點商品。

    星巴克萬聖節黑貓系列商品將於2021年10月13日正式開賣。

    星巴克萬聖節黑貓系列全品項

    黑貓南瓜嬉戲馬克杯,售價$700

    黑貓精靈趣味馬克杯,售價$450

    黑貓南瓜精靈碗匙組,售價$720

    黑貓精靈搗蛋玻璃杯,售價$700

    黑貓精靈裝扮冷水壺,售價$680

    黑貓精靈搗蛋不鏽鋼水壺,售價$800

    黑貓精靈夜光隨行杯,售價$580

    黑貓隱身術馬克杯,售價$350

    黑貓奔馳馬克杯,售價$550

    黑貓招喚術馬克杯,售價$580

    黑貓魔法書馬克杯,售價$550

    Demi幻影精靈馬克杯,售價$380

    幻影精靈馬克杯,售價$520

    黑貓魔法帽馬克杯,售價$880

    萬聖魔法術溫變馬克杯,售價$800

    幻影精靈不鏽鋼水壺,售價$1,000

    600ml黑貓精靈隨身瓶,售價$1,600

    20OZ黑貓精靈TOGO玻璃杯,售價$450

    黑貓尾巴兩用隨行杯袋,售價$500

    黑貓Bearista隨行杯袋,售價$300

    黑貓南瓜可收納單杯提袋,售價$350

    黑貓造型玻璃吸管組,售價$400

    黑貓裝扮杯墊組(三入),售價$450

    趣味貓掌側背包,售價$650

    貓掌掛飾女神提袋,售價$750

    黑貓尾巴隨行餐具組,售價$580

    萬聖魔法術茶壺,售價$1,580

    延伸閱讀:

    星巴克 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黑貓馬克杯

    最新消息

    台灣鬧寄養家庭荒! 索非亞曾半夜抱等待安置孩童住旅館

    享生活
    鏡週刊
    發布時間:2021-10-14 18:15:29

    《公視主題之夜SHOW》本週五(15日)晚間10點播出法國紀錄片《寄養男孩》記錄一名寄養男孩因故被迫轉換新寄養家庭引發的問題。映後論壇以《你願意成為寄養家庭嗎?》為題,邀請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台灣運動好事協會祕書長索非亞(劉柏君)與8位有被家外安置經歷、協助兒少寄養安置的組織工作者與相關領域專家所組成的公民來賓,並越洋連線導演凱蒂(Ketty Rios Palma)一起探討,以及台灣政策主流「家外安置應該要去機構化」,是否合宜等問題。

    24小時最熱

      《寄養男孩》男主角亞尼14個月大時,就被安排住進寄養家庭,但12年後因寄養爸媽即將超過法國法定可以寄養小孩的年齡,迫使他必須離開,重新面對剛出獄的生母與適應新的寄養家庭。在巨大的環境轉變與各種壓力下,亞尼罹患精神疾病,形容自己就像「身體活著,但心卻窒息」。

      導演凱蒂分享當初拍片的動機是因為自己的父親是孤兒,從小待過寄養家庭與安置機構,更曾流浪街頭,雖成長過程坎坷,長大後卻是成功又樂觀。法國的制度是以維護親子關係為優先,寄養家庭是一種職業,有法定退休年齡,當孩子被迫更換寄養家庭時,他們在生活與情感上會有很大的轉變。憶起亞尼離開第一個寄養家庭的過程,凱蒂無奈地表示,「很感動震撼,當時我淚流滿面,知道這對他是種撕裂的傷痛。」也坦言亞尼目前心理狀況不太好,還在適應新生活,希望藉由本片讓更多人體會寄養孩子的經歷並能給予支持。

      針對紀錄片中因為「制度限制」,孩子被迫離開寄養家庭的感想。家扶基金會社工處處長周大堯表示,「相較之下台灣很多寄養孩子在整個移轉過程中,並沒有那麼高的參與度。法國的制度分工較細膩,但是否兼顧孩子身心發展,值得探討。」照顧過30幾個寄養孩子的季幼媽媽感慨表示,每當寄養的孩子中途被轉走,心裡都很不捨,不過只能給予祝福。她曾多次在帶不同孩子時,遇到挫折很想放棄,但又想說:「萬一我不帶,那安置的床位夠嗎?」,就繼續堅持下去。

      台灣《兒少福利權益保障法》規定,家外安置的順序為親屬寄養、寄養家庭,最後才是到機構。根據衛福部統計,自民國104年到109年止,寄養家庭因高齡化、少子化、低結婚率、高離婚率或雙薪家庭等原因減少近300戶,數量逐年遞減。長期擔任社工的索非亞有感而發,「對社工來說,為孩子找安置的地方是最急迫性的,我們都曾經抱著孩子入住旅館,只因為找不到機構,甚至連機構也塞不進去。」臺中市家防中心高級社工師蔡佑襁接著說:「也有社工陪孩子在辦公室、警局或醫院待了一個晚上,就為了等床位。」

      談及住在寄養家庭的經歷,公民來賓娃娃表示,「其實一開始很排斥,很難去信任有人會願意讓出自己的家,把陌生人當成自己孩子照顧,但寄養家庭讓我有愛與家的感覺。」公民來賓小彤也分享:「曾因家暴問題住進寄養家庭,結案後回到原生家庭又再度被家暴,開始逃家,最後被安置到機構,現在回想起來在寄養家庭待得很快樂。」

      至於家外安置去機構化的政策,是否合宜?台灣目前仍仰賴機構安置,短時間不可能改變。全國兒少安置聯盟理事長吳小萍表示,「去機構化」指「去機構式教養化」,核心是去除大型軍事化的照顧、以「家庭式」教養,照顧孩子的身心成長,但目前台灣安置資源非常短缺,如想執行,政府得提供更多資源與規劃相關配套措施。

      ★《鏡週刊》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

      DC新超人激吻男友 作者:讓更多人在英雄身上看到自己

      「中東人在PS到來前沒玩過遊戲」 SIE執行長被批「與現實脫節」

      鏡週刊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