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胸痛再檢查已是罹癌 石綿危害潛伏40年後爆發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12-01 09:15:31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郭先生(化名)40多年前曾擔任鍋爐維修技工至少4年以上,進行維修與保養時皆需打開鍋爐外的石綿包覆層,近年開始感到胸痛與呼吸喘,經他院診治罹患惡性間皮細胞瘤,郭太太積極蒐集各種相關資料、跑遍各大醫院,希望能找到先生發病的原因,後獲知可能與先生過往工作接觸到石綿高度相關,即至台北榮總就醫。

24小時最熱


    石綿為一級致癌物! 相關病症潛伏期可長達40年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吳明玲主任指出,石綿已被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列為一級致癌物質,長期暴露於石綿可能會導致惡性間皮瘤、肺癌、喉癌、卵巢癌、石綿肺症(肺纖維化)、胸膜斑與瀰漫性胸膜增厚等,相關症狀可能為胸悶、胸痛、咳嗽、呼吸喘。


    石綿引起的相關疾病潛伏期可長達10年,甚至達30至40多年,但是對健康危害往往是暴露後幾十年才發生,因此容易忽視疾病與石綿暴露的相關性。其中,惡性間皮細胞瘤已被證實與石綿暴露具高度關聯性,初期症狀包含呼吸困難及不明原因胸膜疼痛,病程往往快速,多數人在1年內死亡。由於石綿疾病的潛伏期相當長,即使離開相關職場已久,仍屬於石綿相關疾病的高風險族群。


    石綿引起癌症的誘導期為10年以上,肺癌的誘導期大部分約20-30年,間皮瘤則大部分為30年以上。若以此作初步推估,學者預測台灣的間皮瘤發生率可能在2020至2030年左右達到最高峰,每年新發個案可能超過百件,而其他因石綿暴露引起肺癌、喉癌與其他癌症,亦會為數可觀。


    恐怖的癌症殺手:間皮細胞瘤預後差存活率低


    間皮細胞瘤是1種罕見的癌症,預後差,根據癌症登記檔資料顯示,台灣惡性間皮瘤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但胸膜惡性間皮瘤患者的存活時間中位數只有8至14個月。平均確診年齡為58.86歲。


    台北榮總過去10年間(2010-2019)共治療48位惡性間皮瘤患者,其中79%為男性,確診年齡介於35~85歲,平均年齡62.7歲(男性64.4歲、女性56.1歲)。一年存活率為62.5%,5年存活率為12.5%,平均存活時間中位數達到26個月,目前仍有8位存活,最長已存活近10年,成果斐然。


    避免憾事!職災保護法將提供石綿接觸者離職健檢追蹤


    有鑑於石綿疾病的潛伏期漫長,國際上環境職業衛生專家建議各國政府應對過去曾有石綿暴露的勞工進行醫療監測,以期早期診斷疾病,並給予早期醫療照顧。此外,若作業場所的石綿粉塵可能隨著工作者的衣物被帶入居家生活環境,工作者的同住家庭成員亦應接受健康追蹤。


    我國預計在明年度5月1日職災保護法施行後,推動石綿作業工作者離職後職業健檢服務,期望透過健檢追蹤,提早診斷出胸膜斑與石綿肺等早期病症,使罹病勞工在出現致死率較高的肺癌與惡性間皮細胞瘤病症之前有機會獲得早期診斷、適當的醫療照顧與職業病補償。通過提高早期發現石綿肺症和非惡性石綿相關疾病的診斷能力,間皮瘤的臨床和病理診斷,早期發現、通報、登記、報告和補償石綿相關疾病。


    吳明玲主任提醒,如勞工朋友曾從事石綿暴露相關工作者(如建築或拆除業、造船或拆船業、汽機車維修或製造業、隔熱或保溫工程業等),即便已離開相關職場久未接觸,仍屬石綿引起相關疾病高風險族群。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咳嗽、呼吸喘等問題,並懷疑曾接觸過石綿,想進一步了解自身疾病是否可能與石綿有關,請洽詢各職業傷病防治中心,或至各大醫院的職業醫學科尋求相關職業疾病認定。


    更多NOW健康報導
    ▸預防失智很難? 研究:多吃抗發炎食物可減緩記憶衰退
    ▸異常落髮高危險群別煩惱! 育髮注入增生療法創新突破

    NOW健康

    最新消息

    愛穿高跟鞋又久站、趴趴走! 小心穿出「足底筋膜炎」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12-01 09:30:43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吳小姐平日愛穿高跟鞋且時間長達10至12小時,因腳底疼痛在某診所治療3個月未改善,轉至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復健科確診足底筋膜炎,治療1個月有明顯緩解後,吳小姐迫不及待就穿著高跟鞋,回到商場工作。經過近2週的購物節活動轟炸,吳小姐又感到雙腳腳底剌痛,一早起床落地的剎那間最痛苦,必須坐等疼痛緩解後,重複嘗試站立才能一跛一跛行走。復健科醫師廖維華醫師反覆勸說,若再不讓足部休息與配合治療,嚴重恐需進行手術,吳小姐才改穿慢走鞋。

    24小時最熱


      廖維華醫師表示,足底筋膜炎一般都是緩慢漸進出現症狀,有3分之1的病人,雙腳都有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的構造是從腳後跟骨沿著腳下表面向前分散成扇形,附著在5個腳趾跟部的厚組織,具有長纖維能提供走路與跑步時需要的足跟張力,在走路抬起腳跟的狀態下提供腳趾支撐身體的重量。


      足底肌膜炎為常發生在經常性重複對足底造成衝擊的跑者身上,因此又稱作「跑者足」。可能原因包含:跑步過度訓練、穿著不合適的跑鞋、在堅硬的表面上跑步或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另外若有扁平足、高足弓、肥胖以及長時間站立、奔跑、跳躍、跳舞、穿著高跟鞋,都會誘發或加劇症狀,使腳底筋膜受損造成疼痛。


      因此,廖維華醫師建議吳小姐改穿舒適合腳的跑慢走鞋或布鞋,讓雙腳好好的休息,每日抽空進行至少兩次的足底筋膜伸展運動,目前經過1週的加強治療,吳小姐已不再感到腳底剌痛。並鼓勵吳小姐持續復健,若症狀改善,再從低跟的包鞋開始試行,等完全治療完成才能再重新穿著高跟鞋。


      廖維華說明,一般病人配合醫囑休息與藥物、復健或高階體外震波儀治療、增生療法治療,約可在3個月緩解疼痛,有90%的病人在6個月內完全改善。若疼痛嚴重者,使用保守治療3個月以上都不見起色時,依據研究顯示,透過體外震波治療可持續緩解疼痛達1年或以上,只有極少數患者在所有方式都試過仍無法緩解症狀時,才需以手術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預防失智很難? 研究:多吃抗發炎食物可減緩記憶衰退
      ▸異常落髮高危險群別煩惱! 育髮注入增生療法創新突破

      NOW健康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