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監測體內PSA指數 攝護腺癌也能早期診斷及早治療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12-01 08:45:06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所有男性都擔心攝護腺癌,尤其現在人口老年化,攝護腺癌發生比率越來越高,如何能夠及早發現攝護腺癌症,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24小時最熱


    藉由抽血了解體內PSA指數 診斷早期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的診斷主要依據攝護腺癌指標PSA,中文名稱叫做攝護腺特異抗原,攝護腺的上皮細胞與癌細胞都會分泌攝護腺特異抗原到血液裡,但癌細胞會分泌特別多,是正常上皮細胞的好幾倍,因此會藉由抽血來了解體內PSA指數的高低,就可以進一步診斷早期攝護腺癌


    有些人會問,有沒有什麼症狀可以幫助早期發現攝護腺癌呢?很遺憾,攝護腺癌的症狀通常和攝護腺肥大的症狀類似,並沒有一個專屬於攝護腺癌的症狀,好在我們知道PSA指數可以抽血檢驗。PSA在不同年紀有不同的標準,年紀越高標準越寬鬆,年紀越低則越嚴苛。除了PSA指數之外,攝護腺癌還可以靠肛門指診來檢查,由肛門進去觸摸攝護腺,了解攝護腺的質地、是否對稱、是否柔軟有彈性,還是有不規則的硬塊,這些對於攝護腺癌的診斷都非常有幫助


    觸診時發現有不規則硬塊 應做攝護腺切片檢查


    某些良性原因如攝護腺發炎或外傷刺激,也可能造成PSA指數上升,但如果病人的PSA指數過高,幾次追蹤和治療,指數都沒有因為治療而下降,或者在觸診的時候發現攝護腺裡有不規則的硬塊,這時醫師會強烈建議病人去做切片檢查。


    因為攝護腺的位置比較特別,屬於膀胱和尿道的一部分,前面被恥骨擋住,所以必須從肛門伸入才觸摸得到,切片只能從肛門進入,醫師會先用超音波從肛門直腸進入定位,測量攝護腺的大小,接著把攝護腺分不同區域,使用切片針在左外側、左邊中間、右外側、右邊中間這4部分,分別隨機扎2至3針,標準的攝護腺切片至少要扎10至12針,如果攝護腺越大或對某個部位別懷疑,就必須增加切片的量。


    切片後兩三天會有出血症狀 持續高燒不退則須住院治療


    切片就像打針一樣,雖然切片槍的速度非常快,但還是會疼痛、出血,做完攝護腺切片後大小便都可能伴隨出血,甚至性行為時精液中也可能有血液,但是只要病人本身凝血功能正常,沒有吃抗凝血藥物或活血路藥物,出血的狀況兩、三天後自然就會停止,不需特別治療


    還有一件事非常重要,因為做攝護腺切片必須經由肛門直腸,肛門裡糞便的細菌可能會從針孔跑進攝護腺裡,造成急性攝護腺發炎,所以醫師在做切片之前,都會先做預防措施,包括先給病人口服強效的抗生素來殺菌,在某些情況下,醫師也可能會讓病人先灌腸,消毒肛門直腸裡的環境,避免細菌對攝護腺造成影響。


    即使做了以上的預防措施,還是有少數病人會產生急性發炎,此時可以服用藥物控制發炎情況,如果一直高燒不退,就必須去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藉由攝護腺切片得到的病理報告,醫師可確實診斷攝護腺癌,診斷攝護腺癌症之後,還有一系列的檢查,去判斷攝護腺癌症的分期,再來決定後續的治療。


    高齡男性應定期篩檢 戒除不良生活習慣


    醫師建議高齡男性一定要定期做攝護腺篩檢,抽血檢驗PSA指數,另外生活習慣上的改變,對於預防攝護腺癌症來說非常重要,像抽煙、西化的飲食習慣、高油脂、紅肉為主的飲食,都和攝護腺癌息息相關,戒除不良生活習慣,定期檢查,都是預防攝護腺癌最有效的方式。(作者:許志魁醫師/《和信醫訊》Vol.27:監測PSA指數,早期診斷攝護腺癌)


    更多NOW健康報導
    ▸預防失智很難? 研究:多吃抗發炎食物可減緩記憶衰退
    ▸異常落髮高危險群別煩惱! 育髮注入增生療法創新突破

    NOW健康

    最新消息

    不明原因胸痛再檢查已是罹癌 石綿危害潛伏40年後爆發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12-01 09:15:31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郭先生(化名)40多年前曾擔任鍋爐維修技工至少4年以上,進行維修與保養時皆需打開鍋爐外的石綿包覆層,近年開始感到胸痛與呼吸喘,經他院診治罹患惡性間皮細胞瘤,郭太太積極蒐集各種相關資料、跑遍各大醫院,希望能找到先生發病的原因,後獲知可能與先生過往工作接觸到石綿高度相關,即至台北榮總就醫。

    24小時最熱


      石綿為一級致癌物! 相關病症潛伏期可長達40年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吳明玲主任指出,石綿已被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列為一級致癌物質,長期暴露於石綿可能會導致惡性間皮瘤、肺癌、喉癌、卵巢癌、石綿肺症(肺纖維化)、胸膜斑與瀰漫性胸膜增厚等,相關症狀可能為胸悶、胸痛、咳嗽、呼吸喘。


      石綿引起的相關疾病潛伏期可長達10年,甚至達30至40多年,但是對健康危害往往是暴露後幾十年才發生,因此容易忽視疾病與石綿暴露的相關性。其中,惡性間皮細胞瘤已被證實與石綿暴露具高度關聯性,初期症狀包含呼吸困難及不明原因胸膜疼痛,病程往往快速,多數人在1年內死亡。由於石綿疾病的潛伏期相當長,即使離開相關職場已久,仍屬於石綿相關疾病的高風險族群。


      石綿引起癌症的誘導期為10年以上,肺癌的誘導期大部分約20-30年,間皮瘤則大部分為30年以上。若以此作初步推估,學者預測台灣的間皮瘤發生率可能在2020至2030年左右達到最高峰,每年新發個案可能超過百件,而其他因石綿暴露引起肺癌、喉癌與其他癌症,亦會為數可觀。


      恐怖的癌症殺手:間皮細胞瘤預後差存活率低


      間皮細胞瘤是1種罕見的癌症,預後差,根據癌症登記檔資料顯示,台灣惡性間皮瘤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但胸膜惡性間皮瘤患者的存活時間中位數只有8至14個月。平均確診年齡為58.86歲。


      台北榮總過去10年間(2010-2019)共治療48位惡性間皮瘤患者,其中79%為男性,確診年齡介於35~85歲,平均年齡62.7歲(男性64.4歲、女性56.1歲)。一年存活率為62.5%,5年存活率為12.5%,平均存活時間中位數達到26個月,目前仍有8位存活,最長已存活近10年,成果斐然。


      避免憾事!職災保護法將提供石綿接觸者離職健檢追蹤


      有鑑於石綿疾病的潛伏期漫長,國際上環境職業衛生專家建議各國政府應對過去曾有石綿暴露的勞工進行醫療監測,以期早期診斷疾病,並給予早期醫療照顧。此外,若作業場所的石綿粉塵可能隨著工作者的衣物被帶入居家生活環境,工作者的同住家庭成員亦應接受健康追蹤。


      我國預計在明年度5月1日職災保護法施行後,推動石綿作業工作者離職後職業健檢服務,期望透過健檢追蹤,提早診斷出胸膜斑與石綿肺等早期病症,使罹病勞工在出現致死率較高的肺癌與惡性間皮細胞瘤病症之前有機會獲得早期診斷、適當的醫療照顧與職業病補償。通過提高早期發現石綿肺症和非惡性石綿相關疾病的診斷能力,間皮瘤的臨床和病理診斷,早期發現、通報、登記、報告和補償石綿相關疾病。


      吳明玲主任提醒,如勞工朋友曾從事石綿暴露相關工作者(如建築或拆除業、造船或拆船業、汽機車維修或製造業、隔熱或保溫工程業等),即便已離開相關職場久未接觸,仍屬石綿引起相關疾病高風險族群。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咳嗽、呼吸喘等問題,並懷疑曾接觸過石綿,想進一步了解自身疾病是否可能與石綿有關,請洽詢各職業傷病防治中心,或至各大醫院的職業醫學科尋求相關職業疾病認定。


      更多NOW健康報導
      ▸預防失智很難? 研究:多吃抗發炎食物可減緩記憶衰退
      ▸異常落髮高危險群別煩惱! 育髮注入增生療法創新突破

      NOW健康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