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寶寶健康第一道防線 出生48小時內完成新生兒篩檢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11-25 10:00:27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平安順利生下健康的寶寶,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喜悅。「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可說是寶寶出生後的第一次健康檢查,所有的寶寶在出生滿48小時內就需做新生兒篩檢,如果篩檢結果是陽性,並不代表確定罹患該項疾病,只要在接獲通知時,儘早安排寶寶接受進一步的確認檢查,這樣部分先天性代謝異常的疾病,就能及早發現並妥善治療!

24小時最熱


    由於嬰兒階段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通常症狀不明顯,很難從外表察覺,也因此一旦出現症狀,就可能已經造成永久的神經與身體損害了。因此,國民健康署共補助21項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其中有18項是罕見疾病。


    每年新生兒篩檢率平均達99%以上,民國109年發現異常個案數3,638人,其中有57位是罕見疾病,雖然發生率在萬分之一以下,卻是每一個新生命誕生可能會承擔的風險。另外,以台灣地區常見的遺傳性疾病G6PD(俗稱蠶豆症),大約每100個寶寶就有3個。蠶豆症在尚未知道篩檢結果前,請不要讓寶寶、衣服或用品接觸萘丸(俗稱臭丸或樟腦丸)或其氣味,也不要任意服用藥物,以避免可能發生溶血性貧血。只要寶寶接受新生兒篩檢,就能及早發現,及時預防或採取醫療措施,能有效減緩對寶寶的傷害。


    不過,每年仍有些新生兒於出生時,家長擔心因投保保險而拒絕篩檢,國民健康署呼籲,新生兒篩檢千萬不能等,尤其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於民國101年就以公文形式通知各保險公會,針對衛生福利部公告的新生兒篩檢項目之疾病,只要投保年齡為0歲新生兒,應排除等待期的規範。


    請家長切勿為了保險,延後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錯過治療黃金期;也請保險經紀人切勿提供錯誤訊息給家長,為了寶寶的健康,務必讓寶寶接受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不想與飛蚊症共存! 雷射治療掃除眼前黑點改善近8成

    NOW健康 新生兒篩檢

    最新消息

    內耳3病症相互影響 耳鳴、眩暈、重聽逗陣來難招架!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11-25 19:15:02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你也有頭暈加上耳鳴的困擾嗎?已經受耳鳴困擾超過半年的小美,最近發現自己有時會感到一陣天旋地轉,雖然通常休息半天至1天能痊癒,但是症狀嚴重時,常讓她需要掛急診躺病床,導致生活和工作行程經常被打亂,經多次檢查不出病因,後來轉診至醫院耳鼻喉科才發現,原來長期耳鳴竟也會引發眩暈的併發症狀!

    24小時最熱


      耳鳴、重聽、眩暈 這3個內耳疾病互相影響


      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許多耳鳴病患會因為初期耳鳴症狀不明顯,僅夜深人靜時才聽得見,因此忽視耳鳴不做積極治療,直到發生眩暈或重聽時,才驚覺內耳疾病會相互影響,甚至同時發生,內耳疾病接踵而來。然而,耳鳴、重聽和眩暈又有「內耳疾病3兄弟」之稱,主要是因為這3種疾病存在相互關聯性,三者發生主因與內耳的前庭、耳蝸和耳蝸旁的3個半規管等之病變有關。


      李宏信進一步解釋,耳蝸主掌聽覺,前庭和半規管主掌身體的平衡。而耳蝸和三半規管都是管狀組織,內有具傳導聲波作用的淋巴液,當內耳血管阻塞,就會影響內耳功能的流暢度,同時會使營養素無法進入神經系統,神經便會逐漸萎縮、壞死,產生重聽、聽力異常等現象,三半規管也可能因此出現異常,導致眩暈症發生,耳蝸則是可能出現腫脹,產生耳鳴和眩暈。因此耳鳴、眩暈和重聽基本上是相互影響的,簡稱為「耳中風」的現象,即是因血液阻塞病灶引發。


      耳鳴超過2周是身體發出警訊 注意這些危險因子


      至於導致內耳疾病發生的原因為何呢?李宏信說明,發生內耳疾病的原因包含:(1)外力撞擊、噪音傷害,例如:鞭炮聲、長期使用耳塞式耳機、演唱會喇叭太靠近、打靶聲等等,以及(2)藥物中毒,如結核病藥物、瘧疾用藥和抗凝血藥物則常有引發耳鳴或重聽的風險;另外還有(3)其他:如酒精中毒、病毒感染、老化、較易焦慮和緊張、睡眠不足等,都可能導致內耳疾病發生。


      其中耳鳴的發生率最高,據研究指出,台灣成人耳鳴盛行率高達10%到15%,隨年齡增長,其發生率愈高。而當民眾發現自己出現耳鳴症狀時,該立即就醫嗎?李宏信表示,若只是輕微的耳鳴,通常休息幾天就會恢復,但是如果耳鳴症狀已經持續2周以上,應盡早接受治療,才有機會在3個月內消失。


      至於長年患有耳鳴的民眾,則至少需定期接受3到6個月以上的治療。治療時通常以藥物為主,以打通血管、復活神經、抑制血管過度收縮為3大類藥物治療為原則,使用血管暢通藥物、補充神經營養與神經復活藥物、抗自由基藥物、輕度鎮靜劑等。


      平日飲食需清淡 眩暈者不宜激烈運動


      最後,李宏信提醒,有效預防內耳疾病的方法,除了避免噪音之外,情緒控管及適時紓壓也相當重要。此外,三高患者也是內耳疾病的高危險群,更需多加留意。飲食與作息方面需調適,避免重口味的食物,多攝取抗氧化蔬果、適度運動,至於眩暈患者則不宜激烈運動及頭部急速轉動,以免常常再度引起眩暈,復發的危險及造成傷害。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冬天皮膚乾癢好發2大族群 中醫調理血虛體質改善症狀

      NOW健康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