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珊揭春節檢疫「10+4」三大疑慮 北市府將行文中央

疫情專區
By 鏡週刊
發布時間:2021-11-08 23:59:41

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布春節稍有鬆綁的「10+4」檢疫方案,但台北市政府發現,「10+4」存在3大疑慮,不僅執行困難,更可能造成防疫破口。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今(8日)與市長柯文哲做完最後討論,將正式行文中央。

24小時最熱

    考量國內第一劑新冠疫苗覆蓋率提升,指揮中心日前公布春節「10+4」檢疫方案,12月14日起至明年2月14日期間,重點高風險國家入境者,維持「14+7」規定,入住集中檢疫所14天外加7天自主健康管理;非重點高風險國家入境者則採「10+4」,前10天入住防疫旅宿或自費入住集中檢疫所,後4天可返家檢疫,皆須以一人一室為原則,期滿前PCR檢測,14天總共要做3次PCR。不過北市府與各局處討論後,發現「10+4」方案存有3大疑慮。

    指揮中心日前公布春節「10+4」檢疫方案,引起討論。(指揮中心提供)

    據《蘋果新聞網》報導,黃珊珊透露,「10+4」檢疫方案有3大疑慮,分別為防疫旅館量能有限、防疫計程車無法負荷返台人數,以及最後4天返家檢疫難以稽查,不僅窒礙難行,更可能產生防疫破口。

    首先是防疫旅館量能有限,黃珊珊聽聞中央放寬檢疫為「10+4」是希望增加防疫旅館量能,但與實際情況不符,能挪出的房間數量十分有限。因為空房要先靜置消毒,多出來的4天(原先規定14天)還要配合返國民眾行程,滿10天才能讓下一名返國民眾入住,若業者無法配合,等於空出的4天仍舊空著。

    其次,是北市防疫計程車數量無法負荷返國人數。黃珊珊指出,北市防疫計程車約100多輛,依照去年經驗春節檢疫每日解除列管人數約會有1,000人,若返國民眾居住在南部縣市,防疫計程車數量勢必無法負荷。

    最後是「10+4」最後4天返家檢疫,除了規定1人1室,更要求同戶同住家人皆須完整接種兩劑疫苗,若有民眾刻意隱瞞,將難以稽查,造成防疫破口。

    黃珊珊今天與柯文哲做完最後討後會正式行文中央,詢問「10+4」具體配套要如何規劃,或是否要統一協調,解決執行上有困難的地方。

    打兩劑疫苗就不用戴口罩? 前台大醫籲別輕忽:不然Delta照樣燒起來

    【全台二級警戒】春節鬆綁方案出爐 限定國家可10+4兩地居檢於12/14啟動

    鏡週刊 春節檢疫

    最新消息

    與疫共存免疫力關鍵在肌肉!肌肉流失恐增加染疫風險

    疫情專區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1-11-09 07:30:04

    【NOW健康 賴以玲/綜合報導】台灣防疫有成,與疫共存的「新常態」正進行中,但因防疫而受限的生活與飲食模式,恐加劇國人肌少症風險!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信彰指出:「肌肉量減少,免疫力也會隨之下滑,無形間提高染疫風險,因此增肌增免疫力,可說是新常態生活的健康重點。」

    24小時最熱


      為了調查疫情下國人肌少症風險現況,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與亞培台灣合作,解密台灣肌少症風險與營養現況。該結果顯示,逾4成6研究對象有肌少症風險,可見國人籠罩於肌少症風險當中,且隨著年紀增長,風險越高!


      肌肉不只是行動支柱更是免疫寶庫


      員榮醫院醫療體系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黎雨青指出,此調查結果也打破國人對於肌少症風險與增肌的二大迷思:「男性肌肉多、肌少症風險較女性低」、「隨年紀增長,吃越少越好」,挑戰國人營養補充觀念!黎雨青表示,增肌增免疫力不只需要運動,補充蛋白質也很重要,且挑選蛋白質時重量更重質。


      亞培台灣營養品事業總經理黎亞諾說,與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共同進行本次調查,盼透過營養幫助台灣民眾改善肌少症風險。營養衛教大使任賢齊也透過影片分享,自己也難以精算每日攝取的營養素,平常拍戲、通告時間非常忙碌,往往是現場有什麼就吃什麼。疫情期間在家,三餐幾乎靠外送,飲食受限的情況下,想要攝取均衡且吃到優質蛋白質並不容易,所以自己還是透過營養品,均衡補充重要營養素,以維持肌肉量與健康,並呼籲民眾,要攝取均衡營養素,將來才不會成為「老~失~肌」!


      在新常態生活中,維持免疫力的重要新觀念就在於肌肉。肌肉不僅能維持生活自理能力,也能活化免疫細胞,也就是說,隨著肌肉流失,免疫力也會下降,肺炎死亡的風險也會增加。「新冠疫苗注射在屬於免疫重鎮的肌肉,就是因為有望最大化抗體生成效果!」黃信彰說明:「肌肉流失速度比想像中更快,舉例骨折臥床數週,其實肌力就會有所下降,因此,及早改善肌肉流失風險是健康關鍵!」


      ▲肌肉流失,免疫力也會下降,肺炎死亡的風險也會增加。(圖/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提供)


      50歲以上民眾肌少症整體風險逾4成6


      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的9個月期間,調查1,322位50歲以上民眾,以亞洲肌少症共識會指標作為風險評估基準,,並透過食量變化程度、是否飲用均衡營養補充品、運動頻率等變因,調查台灣肌少症風險原因。


      黃信彰依調查指出,全台超過4成6的研究對象有肌少症風險,出乎意料的高,意謂著國人應積極採取行動,改善肌少症風險。也提醒,40歲後肌肉會以每年平均8%的速度流失,40至80歲間可能高達40%肌肉已流失,年輕時超前部署,才能搶得健康先「肌」。


      迷思1:男性肌肉多、肌少症風險低?
      調查顯示:男「失肌」比女多、不到2人就1人有風險!


      國人普遍認為,肌肉較多的男性,肌少症風險一定更低,但調查結果顯示,男性風險達51%,高於女性的43%,且不到2人就1人具風險,與普遍認知截然不同,讓民眾跌破眼鏡!


      黎雨青分析,男性因天生賀爾蒙關係,肌肉組成表現會維持的比較好,但隨著年紀增加,荷爾蒙改變,維持肌肉量更需要仰賴後天努力,而其中的關鍵,絕不只有民眾直觀想到的運動,營養也是一大重點!因為先天賀爾蒙助攻與後天積極運動,僅能提升生成肌肉的動力,想要增肌還需要確保是否均衡飲食,攝取充足的肌肉生成原料,否則隨年紀增長,肌肉恐會更明顯流失。


      ▲調查結果顯示,男性肌少症風險51%,高於女性的43%。(圖/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提供)


      迷思2:年紀大吃少一點才健康?
      調查顯示:食量開始輕微下降,肌少症風險從38%提升至64%。


      此次台灣「肌少症風險調查」中,也透過由調查者自評近3個月內是否有非減肥,而是因食慾不振、消化問題、咀嚼或吞嚥困難等原因,導致食量降低,試圖了解食量與肌少症風險的關聯。統計結果發現,只要食量輕微減少,其肌少症風險就會從38%攀升至64%!


      黎雨青分析,這樣的結果其實打破了一般台灣民眾的普遍認知,我們常常會覺得「上了年紀就不要吃太多」、「年紀大代謝降低就要吃少一點」等,但調查卻顯示只要少吃一點,肌少症風險就飆升,若食量嚴重減少風險更激增至83%,挑戰傳統「少吃才健康」迷思。


      ▲統計結果發現,食量減少,肌少症風險也會隨之攀升。(圖/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提供)


      「好吸收蛋白質」快速增肌增體力


      黎雨青進一步說明,透過日常飲食補充營養雖最理想,但青壯年族群工作繁忙,難計算蛋白質攝取量,中高年族群則因食慾與牙口變差,攝取足量蛋白質較困難。此外,比起吃的量,吃的內容其實才是重點!若過量攝取肉類、乳製品補充蛋白質,可能因牛肉、豬肉等紅肉內豐富的脂肪與乳製品中偏高的鈉,導致肥胖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建議可飲用營養補充品確保均衡營養,透過其中「好吸收蛋白質」,強化增肌成果。


      「肌少症風險調查」也顯示,無飲用均衡營養補充品習慣者約半數有風險;再進一步比較有飲用均衡營養補充品習慣者,每日飲用者握力表現比2至3日才飲用者更佳,因此建議可養成每日飲用均衡營養補充品,增肌成果較好。挑選均衡營養補充品時,可選擇具醫學實證,經多項臨床研究的均衡營養補充品,才更有保障。


      肌肉流失晚年恐受病痛折磨逾8年


      增肌不僅在新型態生活之下很重要,對於國人是否能安享晚年也有關。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民國108年平均壽命雖達到80.8歲,但「平均健康餘命」僅72.4歲,代表民眾餘生平均有8.4年受病痛所苦,導致國人無法安享晚年的關鍵之一就是肌肉流失。


      黃信彰指出,隨著肌肉流失,行動力將逐漸退化,一旦進展成肌少症,臥床機率便會大幅提升,日常自理能力與生活品質溜滑梯般直直落,還可能加劇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引起感染、肺炎等併發症。也因為肌肉是免疫力與生活品質的關鍵,新常態生活中更要及早預防,健康才有保障。因此,除了長輩外,40歲以後的民眾也建議開始注意肌肉流失,均衡飲食,加強營養及運動,維持充足肌肉量!


      更多NOW健康報導
      ▸長庚醫院將展開第3劑混打試驗 含高端、莫德納、BNT
      ▸早上醒來喉嚨乾是感冒? 鼻過敏導致慣用口呼吸惹的禍

      NOW健康 肌肉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