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是一個常見疾病,影響全球約12~15%的人口,在台灣,有高達兩百萬人口受偏頭痛困擾,偏頭痛也是一個已知有顯著性別差異的神經科疾病,女男比約3:1,尤其好發於20到50歲女性,有週期性。誘發因素包含情緒、壓力、飲食、情緒及睡眠品質等,甚至在疫情期間也使偏頭痛平均天數延長,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與工作能力。
24小時最熱
偏頭痛不是一種「症狀」,而是一種疾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莊凱如指出,根據台灣頭痛學會於今年七月份的問卷調查(共2,300多位民眾填寫),有將近七成民眾以為頭痛只是一種「症狀」,但其實偏頭痛是一種疾病,除了反覆頭痛之外,可能還伴隨噁心嘔吐,怕光怕吵等特色。且超過半數的民眾不知道偏頭痛有預防性治療,且過度使用頭痛藥,反而造成頭痛更嚴重,就是所謂的『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 (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
預防偏頭痛超前部署123懶人包
莊凱如醫師說,為提升民眾對於偏頭痛的認知並把握適當就醫時機,台灣頭痛學會也推出「偏頭痛超前部署123懶人包」:每週頭痛超過1次要看神經內科;每週服用止痛藥超過2天以上可能使頭痛惡化;預防偏頭痛有3招:運動、舒壓、預防性藥物,希望加深民眾印象。
偏頭痛的疾病定義與治療:
偏頭痛:單側(但也可雙側),中重度,搏動性,日常活動會加劇頭痛,持續4到72小時,伴隨噁心嘔吐怕光怕吵等症狀。
慢性偏頭痛:頭痛持續3個月以上,且每月超過15天,符合偏頭痛的天數超過8天。
急性治療:一般止痛藥物,有痛才吃。
預防用藥:定期使用(是否需使用偏頭痛預防藥物,須經由醫師評估)。
口服預防用藥:鈣離子阻斷劑、抗癲癇藥、抗憂鬱藥等。
肉毒桿菌的針劑治療。
CGRP單株抗體製劑。
突然劇烈頭痛、肢體無力…竟是硬腦膜下血腫惹禍!延誤治療恐傷腦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