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舒飲食」怎麼吃?2022最佳飲食法第二名,「7大類食物」吃對健康大進步,「這些人」要注意風險!

愛健康
By Bella儂儂
發布時間:2022-01-12 12:45:00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每年都會公布「年度最佳飲食」的排行,2022 依舊由地中海飲食蟬聯冠軍──但這次讓我們將目光轉至亞軍:「得舒飲食」(DASH diet),它憑什麼力壓群雄只輸地中海?有什麼好處、又該怎麼吃才對?讓儂編將 4 大重點整理給你,學會得舒飲食法讓你的生活更健康!

24小時最熱

    延伸閱讀:「地中海飲食」減肥效果好?挑對橄欖油很重要 ,蔥薑蒜、苦茶油、麻油..可做出「台式地中海飲食法」

    1. 什麼是得舒飲食?

    source:jesse orrico@Unsplash

    得舒飲食,是由美國國家衛生院國家心肺與血液研究所(NHLBI)於 1997 年發表的一項飲食法,全名 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意思就是「停止高血壓的飲食方法」,其對於健康者、高血壓患者的改善血壓作用可見一斑。雖是為了高血壓患者所設計,但得舒飲食一般大眾執行也有預防及保健效果,如降低心臟病、2 型糖尿病、中風、肥胖、癌症──當然還有高血壓──的風險。《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將它選為 2022 的「整體最佳飲食」的第二名(僅次於地中海飲食),「最佳心臟健康」第三、「最佳糖尿病」第五、「最容易遵循」第六與「最佳減肥飲食」第十名。

    延伸閱讀:「直覺性飲食」是什麼?6個重點告訴你,了解自己身體的需求,與食物和平共處會更健康!

    2. 7 大類食物這樣吃!

    source:Nick Fewings@UnsplashMelissa Askew@UnsplashNguyen Linh@Unsplash

    得舒飲食側重於蔬果、全穀物和瘦肉,並攝取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豐富、限制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大部分甚至與國民健康署的「每日飲食指南」類似(但要求更高一些)。你應該從每一餐的飲食選擇上慢慢做改變,整體建議如下:

    1. 1. 五穀雜糧類:每天 6-8 份,每天至少選擇 2/3 以上的全穀類(1 份約等於 1 片全麥麵包)。
    2. 2. 乳製品:每天 2-3 份,盡量選擇低脂或脫脂乳品、乳製品(1 份約 240 毫升牛奶)
    3. 3. 蔬菜:每天 4-5 份,要多樣化(1 份約 30 克)。
    4. 4. 水果:每天 4-5 份,要多樣化(1 份約 1 顆中等大小蘋果)。
    5. 5. 油脂類:每天 2-3 份,烹調油盡量不使用動物油脂,選擇沙拉油、葵花油、橄欖油、芥花油等好的植物油(1 份約 5 毫升)。
    6. 6. 蛋白質:每天 6 份或更少,以豆製品、不帶皮家禽、魚肉為主;避免紅肉,一周不吃超過 1 或 2 次。(1 份 約等於 28 克的雞肉或魚,或 1 顆雞蛋。)
    7. 7. 堅果種子類:每周 4-5 份,包含杏仁、花生、核桃、腰果、黑芝麻等(1 份約 50 克

    以上的飲食建議是有原因的,如蔬果、奶類中富含的鉀離子可幫助人體排鈉,蔬果及全穀類含鎂離子對心血管及改善胰島素敏感度有益等。得舒飲食並不限制進食特定的食物,只要在日常多吃一點蔬果、精製穀物換成全穀物、選擇優質蛋白質來源等,就可以逐步落實得舒飲食。

    延伸閱讀:「彈性素食」怎麼吃才對?獲年度最佳飲食法亞軍,「親植物不反肉」,但「這些」營養素當心容易缺乏!

    3. 酒精及鈉的攝取要注意

    source:BENCE BOROS@Unsplash

    還要注意「酒精」及「鹽」的攝取量。喝太多酒會增加你的血壓,建議不超過國民健康署的建議飲用量:男性每日不超過 30g,女性不超過 15g,約相當於啤酒 360 ml、葡萄酒 120-150 ml、白蘭地等烈酒 30-40 ml。得舒飲食較極端一點的「低鹽版本」建議每天攝取不超過 1500 毫克的鈉,國民健康署則建議成人每日總攝取量不超過 2400 毫克(食鹽 6 公克),台灣人的鈉經常吃到爆表,你可以從不吃加工食品,少調味或多利用水果、香草、胡椒、蔥薑蒜等天然食材來替代鹽(鈉)的使用──不必真的「恐懼鹽」,因為鈉吃太少也有壞處。

    4. 特定族群有風險!

    source:Dziana Hasanbekava@Pexels

    一般人可吃,高血壓的新發病人、有高血壓家族史者又尤其建議執行得舒飲食;但對於糖尿病、腎臟病患者來說就有糖分(水果)及礦物質攝取過多的風險,建議有相關疾病的人都要和醫生充分討論過,再執行某種特定飲食計畫。

    另外,想要減肥的話,單純得舒飲食並不會有特別顯著的瘦身功效,最主要還是得靠熱量的限制,體重才會下降。

    參考資料:wikipedia〈得舒飲食〉 、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衛教資訊〈得舒飲食原則〉、healthline"The Complete Beginner’s Guide to the DASH Diet"Written by Helen West, RD、U.S. News & World Report"DASH Diet".

    Bella儂儂 得舒飲食 飲食法

    最新消息

    緊張時會咬牙、睡夢中會不自覺磨牙?這些都有可能造成「咬合病」,咬合病會為健康帶來什麼影響?聽聽專家怎麼說!

    愛健康
    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發布時間:2022-01-12 15:15:00

    現代人生活在高度都市化的環境,快節奏是多數人的共同生活形態,無形之中會讓壓力日積月累,小心!咬合病(Occlusal disease)就是這樣偷偷找上門來。

    24小時最熱

      諮詢專家:丰采美學牙醫診所院長 馬永昌醫師

      現代人生活在高度都市化的環境,快節奏是多數人的共同生活形態,無形之中會讓壓力日積月累,小心!咬合病(Occlusal disease)就是這樣偷偷找上門來。

      小毅是一位標準的上班族,常常接到指令:十分鐘內要上台報告!步調明快的主管時常出題,小毅只好硬著頭皮接招,咬咬牙硬上場!好不容易熬到晚上,遇到責任制的常態性加班,又累又餓又沒有空吃飯,只好先沖一杯咖啡提神醒腦!結果導致夜間翻來覆去睡不安穩…反而累到失眠…;這些是不是很像你我一天的生活寫照?

      什麼是咬合病?

      這是指由

      「咬合」引起的「破壞性牙齒磨耗」過程

      ,主要肇因於:咬合時牙齒未能正確對咬與受力。例如:夜間磨牙的人會無意識地亂咬一通,如果身旁沒人根本不自知;又或是齒列不正的牙齒,在咀嚼過程中,只能歪歪地受力,就會造成不平衡的力量,產生了「病理性磨耗(Pathological attrition)」。

      丰采美學牙醫診所院長馬永昌醫師表示:牙齒的主要用途是「撕裂」與「咀嚼」,因此,在正常情況下也會有磨耗產生,每年約0.02-0.04mm之間,加上病理性磨耗,對咬合面的破壞力明顯增加,然而因為這仍屬於很長期的損耗過程,因此很少人會注意到自己的牙齒正在漸漸地被腐蝕或被破壞。

      一般而言,牙齒自然地磨耗,不需要做任何的處置,但病理性磨耗與合併症(例如:磨牙+酸蝕),則需要牙醫師積極介入評估或治療,來避免齒列的繼續被破壞。牙齒嚴重磨耗後不一定還能夠重建,像是牙根斷裂的情況就屬於不可逆,只能拔除後再植牙了。

      10症狀自我檢測

      可以觀察自己或親友,是否出現以下症狀,如果有,那麼就很有機會患上了咬合病:

      ‧牙齒敏感

      ‧牙齒、填補物或假牙裂掉

      ‧口內有多顆牙齒有磨牙的痕跡

      ‧牙齒動搖度增加

      ‧咬合肌肉痠痛

      ‧找不到原因的頭痛

      ‧顳顎關節不舒服

      ‧國字臉或短下巴

      ‧睡眠呼吸中止症

      ‧非牙周病的牙周齒槽骨破壞

      咬合病該怎麼處理?

      傳統上,要診斷出咬合病患者並不容易,需要長期追蹤患者琺瑯質或象牙質磨耗的變化。幸好拜科技所賜,如今有數位化的牙齒掃描,可以將齒模資料數位化,建檔在雲端,也可以用電腦做咬合分析,馬上判斷出咬合面的力量配置狀況。

      再來,需辨認出「內因性」與「外因性」的破壞因子,並且加以移除。像是齒列不整、飲食不正常、胃酸逆流酸蝕齒面…等就屬於內在因子;外在因子則如:磨損牙齒,或嗜食酸性水果與碳酸飲料…等。

      治療方面,若嚴重磨耗的齒質可以考慮使用微創的「人工琺瑯質」-全瓷修復體(BPR, Bonded Porcelain Restoration)來做修復。而且咬合干擾或顳顎關節的問題,必須要一併處理,此時可以考慮接受牙齒矯正。再來是國字臉的患者常有咀嚼肌過度肥大的問題,若注射肉毒桿菌可減少咬合的力量,避免國字臉臉型更加方正的形成。

      由於咬合病是一種慢性病,治療後還需持續追蹤才能避免咬合病再次發生。牙醫師能做的就是提供最好的補救方式,還是建議平日多注意牙齒保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讓牙齒真正能相伴你長長久久!

      馬永昌醫師小檔案:丰采美學牙醫診所院長、國立台灣大學牙醫學系第一名畢業、哈佛商學院校友(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LD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人工植牙訓練

      延伸閱讀:

      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睡覺 磨牙 咬合病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