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類固醇卻大水腫 那可以看中醫停藥嗎?中醫師這樣說

愛健康
By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2-03-13 21:00:00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類固醇的副作用讓人困擾,因此,某些民眾想藉由看中醫來擺脫使用類固醇的習慣,然而事實上,專業的中醫師會告訴你:「想藉此立即停藥,這個想法是錯誤的!」

24小時最熱


    類固醇帶來水腫、月亮臉 患者難忍副作用轉而尋求中醫


    類固醇是1種副腎皮質荷爾蒙,在現代醫療使用之廣,不論在痠痛症、鼻過敏、氣喘病、免疫疾病、腎臟病等等都可能使用。臨床上以大劑量類固醇的抗炎、抗過敏及免疫抑制作用,的確可短暫克服許多疑難雜症,暫時解決患者的痛苦於一時,但其所帶來的副作用會容易出現水腫、月亮臉、水牛肩,也容易造成人體免疫功能的低下,對外來細菌的抵抗力變得非常薄弱。


    這些現象和類固醇使用的量與時間有關,剛開始吃類固醇,大部分的人會變得食慾增加,很容易飢餓,越餓吃越多,吃得多,又運動得少,脂肪就悄悄上身了。每天吃4顆類固醇,就有機會造成脂肪重新分佈,臉開始變圓、水牛肩或身軀肥胖的現象出現。


    如何避免類固醇產生的水腫? 中醫師:吃罐頭前要看成份


    中醫師周宗翰說明,中醫體質調理可以有效改善類固醇副作用,依照體質及病情、病程不同調理肺、脾、腎等臟腑,透過益氣固表、宣肺利水,滋補肝腎、清熱利溼,行氣化痰,化瘀除溼等方式改善水腫。


    剛開始類固醇的用量如果超過1天4顆的時候,可能會造成體內水分及鹽分的堆積而產生水腫的現象,不過這並不是類固醇傷害到腎臟的後果。所以在服用類固醇期間,只要少吃太鹹的食物、避免吃醃製或調理過的食物(如果一定要吃罐頭的話,看一下標籤上成份,確定每份所含的鹽分不超過140-200毫克)、每天注意體重的變化,就能減少水腫的現象。


    類固醇分泌有周期 若隨意停藥恐會造成休克


    不過,還是有不少患者為了避免自己依賴類固醇,改尋求中醫治療,門診中常常遇到患者,其實服用類固醇的劑量很重,但上門就是希望可以中醫的處方可以直接取代,周宗翰特別強調,這其實是不正確的想法。


    周宗翰解釋,類固醇的代謝是經由腎臟排出,但不會堆積在腎臟內,也不會累積在體內。長期使用的病人,可能會造成腎上腺的功能暫時受到抑制,所以不可以隨意停止服用藥物。因為人體每天會分泌7.5毫克左右的內生理性類固醇(可體松,cortisol),而且有1個生理周期。早上體內的可體松量最高,下午到最低點。


    當長期服用超過3顆以上的類固醇,而且持續3個月以上時,會抑制這個自動分泌的功能,此時如果突然停用藥物,將會產生腎上腺功能低下的症狀,如全身虛弱、嘔吐、低血壓或全身酸痛不適等。像是有很多病人因感冒而突然停用類固醇,導致低血壓及休克反應,就應特別注意。


    因此,要擺脫類固醇,首先患者要了解自己的病情、使用的量多少,中醫師會看有沒有中藥可以取代類固醇的作用,幫助機能復原,如果患者已經開始使用類固醇,不是靠吃一、兩次中藥就能擺脫,而是要先用中藥改善體質,這樣的搭配治療才能慢慢擺脫類固醇。


    更多NOW健康報導
    ▸求子4年終有果!試管療程成功與否 醫曝:必備3大關鍵
    ▸中度肥胖應積極減重嗎? 醫曝:合併這些問題就有必要

    NOW健康 類固醇

    最新消息

    想到上班就胃痛、累到哭? 當心可能「工作焦慮」上身

    愛健康
    NOW健康
    發布時間:2022-03-14 23:30:00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雖然大家多少會說自己有Blue Monday,但晚上睡前想到工作就哭泣,甚至會胃痛,就該正視「工作焦慮」造成的危害。工作焦慮已成為全球的各類員工普遍遇上的難題,巴黎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預估:在歐洲,因為心理健康問題衍生的花費,每年恐超過6千億歐元。過度的焦慮會帶來容易失誤、工作倦怠以及身心症等。由艾德里安・高斯蒂克、切斯特・艾爾頓著作的《工作焦慮:這個世代的上班族七成心裡都有病,解決壓力與倦怠的8個方法》,除了管理者,負責人應該閱讀外,基層員工也需要了解自己的狀況,並參考解決方式。

    24小時最熱


      所有年齡層上班族 近2成患有焦慮症


      201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所有年齡層中,34%的員工在參與調查前每一個月至少有感到一次焦慮,有18%的人曾被診斷出患有焦慮症。儘管焦慮對經濟有著重大的影響,但在這些人的公司,這個問題卻很少被討論到。


      哈佛醫學院的研究顯示,在職的焦慮會「危害員工的職業生涯和公司生產力」。焦慮會導致員工犯更多錯、職業倦怠、職場衝突、請更多病假與員工的健康狀況不佳。你擔心嗎?我們也很擔心。工作中的擔憂、壓力和由此所產生的焦慮,會導致員工注意力不集中和退縮,工作時的能力下降,並拒絕團隊成員或主管試圖提供的幫助。 在美國,預估每年因為職場焦慮而導致生產力下降、犯錯和醫療保健開銷等方面的費用為4百億美元,而因為壓力而導致的花費預估超過3千億美元。在巴黎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對此的評估結果更嚴峻,預估在歐洲,因為心理健康問題導致的費用每年超過6千億歐元,而焦慮是最常見的問題。


      雖然這個問題在年長的員工身上比較嚴重,但是千禧世代和Z世代(1990年代末至2010年代之間出生的人)也受到特別嚴重的影響。根據2019年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千禧世代跟75%的Z世代表示,他們曾經因為心理健康因素而辭掉某份工作。


      激勵年輕員工 成為管理階層巨大挑戰


      在我們的諮詢工作中也發現,主管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該如何激勵年輕員工。一場由艾德里安主導,參加者都是企業高階主管的工作營特別探討了這項議題。在問答的環節,每一個參與者提出的問題都跟年輕員工有關,特別多的是,關於年輕團隊成員難以承擔因工作任務的截止日期所導致的壓力。有一位領導者總結了他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我們該如何幫助年輕的員工,讓他們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處理壓力? 畢竟我們總不能不交代工作吧。」


      這個問題的很大一部分,是關於員工的焦慮,這可能是對於職場威脅過度放大,且對一個人承擔能力過於低估的表現。(職場威脅的範圍包括從像是「我能融入團體嗎?」這類個人問題,到有可能影響公司穩定性的組織問題。)


      美國每3人就有1人焦慮 9成的人都不敢告訴老闆


      我們發現,大多數的年輕人都想要和別人討論他們在工作中的焦慮。有位20多歲的員工在接受訪問時表示:「我們這個世代一直在和彼此談論焦慮。」確實,他們認為害怕談論問題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然而,在2019年針對1千名患有焦慮症的受僱成年人進行的調查中,有90%的人認為,不該將自己的狀況告訴老闆。這太令人傷心了。


      疫情的大流行給我們的深刻體悟,是我們的世界正受到不穩定性與持續性威脅的影響,這些威脅似乎無所不在,不僅會擾亂一家公司,還會擾亂整個經濟體系。這股影響讓焦慮程度提升到我們以前從未見過的程度。根據美國普查局(U.S. CensusBureau)統計至2020年5月,在美國不分年齡層的人,超過30%都曾有過焦慮症的症狀,在二十幾歲的族群中高達42%。


      萊尼.曼東卡(Lenny Mendonca)是一位著名的企業家與公職人員,他在2020年因為心理健康因素而辭去工作。他說,「我所面對的,是在美國每3個人中就有1個人正面臨的挑戰:憂鬱和焦慮。」(文字提供/《工作焦慮:這個世代的上班族七成心裡都有病,解決壓力與倦怠的8個方法》高寶書版)


      更多NOW健康報導
      ▸求子4年終有果!試管療程成功與否 醫曝:必備3大關鍵
      ▸中度肥胖應積極減重嗎? 醫曝:合併這些問題就有必要

      NOW健康 上班 胃痛 工作焦慮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