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種後運動好處多?美研究:有效提升抗體濃度

愛健康
By 引新聞
發布時間:2022-04-26 10:15:44

(記者陳樂珊/綜合報導)台灣走向與新冠肺炎共存模式,不想染疫的話,如何提升自身免疫力,儼然成為重要課題。有研究指出,在接種疫苗後運動,能有效提升抗體濃度;另外,平時維持運動習慣,更能減少重症風險。打造良好防護力,就從運動開始。

24小時最熱

    圖/有研究指出,在接種疫苗後運動,能有效提升抗體濃度;另外,平時維持運動習慣,更能減少重症風險。WorldGym提供

    接種後運動 竟有效增加抗體濃度

    台灣逐漸走向與新冠病毒共存的模式,雖然Omicron變異株多為輕症,但還是要注意病毒對身體帶來的影響,除了施打疫苗之外,維持運動習慣也是提升免疫力的一種方法。根據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研究指出,在接種疫苗後運動,能有效提升抗體濃度。

    研究團隊針對36名接受BNT接種的受試者,隨機分配接種後進行90分鐘的輕中度運動,並維持心率每分鐘120-140次的頻率,或進行日常生活活動;研究指出,與打完疫苗不運動的人相比,接種疫苗後運動的人,體內有更高的抗體反應。對此的假設,可能是運動產生的急性壓力,讓身體產生發炎反應,進而刺激干擾素及抗體的產生;或是透過運動,能促進血液、淋巴的流動,進而促進免疫細胞循環。

    且根據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網站指出,每周至少運動150分鐘的人相比,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在感染COVID-19後住院,進入加護病房及死亡的風險也顯著增加。但《引新聞》提醒,如果是從零開始運動的人,循序漸進的增加運動強度,才不會讓身體負荷過大;且接種疫苗後運動,一定要先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以低強度運動為優先,不建議接種完立即進行高強度運動。

    提升免疫力 良好習慣從平時做起

    想要接種疫苗後能有更高的保護力,平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比臨時改變飲食習慣來的有意義,更重要的是,平時少吃油炸、糖分高等食物,減少身體慢性發炎的機率,並多吃高纖食物、補充營養。

    如果要緩解施打疫苗所造成的不適,建議一定要多喝水,補充新鮮蔬果、蛋白質,如果有發燒症狀,也別忘了補充電解質。身體保護層的形成,要從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開始做起,維持運動習慣、均衡飲食、不熬夜,如果真的不幸讓病毒找上門,身體也能做好萬全準備來對付外來病毒。

    熱門新聞:5至11歲兒童打第三劑疫苗 輝瑞:抗體增36倍

    引新聞原始文章:疫苗接種後運動好處多?美研究:有效提升抗體濃度

    引新聞 運動 疫苗接種 提升抗體 良好的生活習慣 提升自身免疫力

    最新消息

    台灣生產力下降 竟跟這疾病有關?

    愛健康
    NOWnews
    發布時間:2022-04-26 10:40:00

    你我所習以為常的生活,像是每到畢業季就開始的求職潮,對許多人來說,工作機會處處有;但對異位性皮膚炎病友來說,即使是一份簡單的工作,自己可能也沒有選擇的權利。台灣最新一份針對就業中異位性皮膚炎病友的調查顯示,約9成病友工作表現受到影響,且約1/3病友因近期曾因病情須請假就醫,而造成每年約68億元國家生產力的損失。

    24小時最熱

      26歲的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小城」(化名),從小飽受疾病時好時壞之苦,發病時體無完膚,皮膚痛如刀割,每次脫衣服就像被撕下一片皮膚,即使艱困畢業後面對夢想的第一份正職工作,也因為疾病發作不得不抱遺憾離職,並在後續2年間連換8份短期工。目前正接受治療的他期待,有效的時間可以維持更久,進而穩定工作;另一名病友林小姐,在過去與異位性皮膚炎共處38年的歲月裡,歷經嘗試偏方、國中遭受同儕關廁所與頭澆冷水的霸凌、罹患憂鬱症、全身體無完膚、6年住院逾35次、皮膚癢到只能坐著睡等辛苦過程,異位性皮膚炎早將人生攪得一團亂,更別提工作了。其實,林小姐有個心願,如果沒有異位性皮膚炎,她說「我想當幼稚園老師!」

      來源:▲近年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大有進展,且目前也有生物製劑納入健保。(圖/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

      異位性皮膚炎是DALY(失能調整生命年)評估皮膚疾病中最嚴重的病症,不僅影響個人生活品質和健康,更會影響整體國家生產力!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表示,近年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大有進展,且目前也有生物製劑納入健保,呼籲病友不要放棄希望,與醫師充分討論適合個人,且可以長期有效且安全的治療策略,回歸正常生活。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皮膚科科主任楊靜宜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程度,目前臨床多採「EASI評分標準」,依據皮膚紅腫、抓痕、苔癬化等症狀的分布面積,劃分為3個等級,EASI評分0-6,屬於「輕度」;7-19分屬於「中度」;20-72分則為「重度」。不過,除了病灶面積之外,近年研究也將「生活品質」與「功能性」的影響列為參考指標。美國2018年專家共識提到,異位性皮膚炎病灶侵犯手、腳和頭頸部,同時影響生活品質和功能,也屬於中重度病程。

      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反覆發作機率高,約6成成人病友儘管接受治療仍無法妥善控制疾病。這是因為人的免疫系統有Th1和Th2兩種細胞反應,兩者互相拮抗,當Th2過度反應,壓制了Th1原本對抗病毒和細菌的免疫力,就會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病友本就脆弱的皮脂膜,變得更容易發炎、破皮感染。嚴重時,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大量堆積,甚至容易加重發炎,導致虛弱需住院治療。

      對此,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友的標靶治療顯得格外重要!目前健保給付的治療藥物種類多,除了類固醇、口服免疫抑制劑,目前也有生物製劑納入給付。其中口服免疫抑制劑,楊靜宜主任表示,中重度病友使用的療效臨床觀察約4-5成,提醒病友多注意因免疫功能受抑制而產生感染的情況。如果要達到預期療效,可能需高劑量服用,同時注意副作用風險,並定期監測肝腎功能,長期使用者則須要與醫師討論是否有其他風險。

      ▲目前健保給付的治療藥物種類多,除了類固醇、口服免疫抑制劑,目前也有生物製劑納入給付。(圖/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

      相較之下,楊靜宜主任建議中重度病友也考慮生物製劑等標靶治療藥物,生物製劑可以更精準作用於標的,相對的副作用發生率較低,另一方面也能平衡Th1和Th2免疫力,讓受損的皮膚角質細胞有機會再長好,進而提升屏障功能,達到長期安全緩解的目標。

      消息來源:NOWnews今日新聞

      延伸閱讀:

      NOWnews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 EASI評分標準 皮膚紅腫 抓痕 苔癬化 標靶治療 口服免疫抑制劑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