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決戰時刻1】老大哥台達電帶頭衝 充電樁國家隊成形

財經事
By 鏡週刊
發布時間:2022-04-23 17:00:59

隨著全球各大品牌車廠逐漸提高新車電動車車款比重,電動車銷售超越傳統的燃油汽車,應該只是時間快慢的問題。然而,若要加速電動車發展的進程,解決車主的里程焦慮,大量興建電動車充電樁,勢必是當務之急。事實上,在相當重視環保的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主導下,美國政府計畫在未來五年至少投入50億美元,在全美各州興建電動車充電樁,已經彰顯電動車充電樁的商機即將進入決戰時刻。

24小時最熱

    全球汽車業龍頭福斯(Volkswagen)集團,對於挑戰電動車霸主特斯拉(Tesla),一直興致勃勃,甚至揚言要把充電納入核心事業之一,但執行長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去年八月開著電動車出遊,卻也面臨無電可充的窘境,無疑揭開了汽車族對電動車最焦慮的問題:「電動車快沒電時,要去哪裡充電?」因此,布建充電樁似乎已成為電動車能否普及的「重中之重」。

    據世界經濟論壇(WEF)估計,2040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將逼近5億台,應該配套建置的充電樁至少要2.9億座,也就是每賣兩台電動車,可能就需要建置一座充電樁。然而,2020年歐盟電動車銷售數量與已建置的充電樁座數比例為8.5:1,美國僅為16.4:1,顯示多數國家充電樁數量仍嚴重不足。

    據研究機構調查顯示,若要建置一個對電動車使用友善的環境,可能需投資高達5千億美元(約新台幣14.5兆元)的金額,大量建置充電樁;而市場嗅覺敏銳的台灣資通訊業者,早就預期到相關商機遲早會爆發,超前佈署,從充電站建置、充電站營運管理、充電槍及線材等零組件,以及系統整合等等,都有台灣廠商卡好位,等著分食充電樁市場大餅。

    台達電目前在全球充電樁的建置數量遙遙領先許多國內同業。

    這幾年,和碩、台達電、光寶、信邦、健和興、拓連(Noodoe)、起而行綠能等廠商陸續在國外充電樁市場傳出捷報,讓台廠士氣為之大振;緊接著,飛宏、建碁及士林電機等廠商,也建立了自己在充電樁市場的灘頭堡,為自家營運帶來新的氣象。毫無疑問,台灣充電樁國家隊已經成形。

    根據台達電去年的說法,該公司目前已在全球銷售逾百萬座充電樁。據估計,全球每十座充電樁就有兩座是台達電生產。目前,台達電在充電樁的生產與銷售,數量與金額均遙遙領先國內其他同業。

    不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飛宏在台泥入股之後,展現了不同與以往的氣勢。在充電樁建置方面,除了台泥之外,飛宏近期也幫殼牌(Shell)與旭電馳科研旗下 U-POWER 超高速充電站,完成充電樁的建置。

    不單如此,4月21日,飛宏在北美的充電樁合作夥伴之一的東元電機,董事長邱純枝更親自現身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暨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實際造訪飛宏的展覽攤位,在飛宏董事長林中民父子的陪同之下,觀賞飛宏新一代的充電樁產品。

    參訪期間,邱純枝一句「飛宏是亞洲第一個做到超高速360KW充電樁業者」,更讓外界意識到,飛宏這個電源供應器業界的小老弟,似乎已經做足準備,正嘗試撼動老大哥台達電的龍頭地位。

    可以想像,隨著越來越多業者加入這場產值高達14.5兆元的充電樁爭奪戰,國內外業者彼此之間的龍爭虎鬥,必是精采可期!

    【充電樁決戰時刻2】入股起而行綠能 士電迅速建立充電樁事業灘頭堡

    【充電樁決戰時刻3】邁向百年企業 飛宏林中民父子押注充電樁

    鏡週刊 電動車 充電樁 台達電 國家隊

    最新消息

    【全文】全球減碳啟動大行情 台廠資優生爭氫能29兆大餅

    財經事
    鏡週刊
    發布時間:2022-04-23 18:28:59

    全球吹起一股零碳風,根據國際知名投資機構高盛研究指出,陸續有三十幾個國家,對氫能行業提出未來10年或更長的發展策略與藍圖,以便達成淨零碳排目標。根據專業機構評估,全球未來將投資近5兆美元(約新台幣145兆元)興建氫能基礎建設,相關產值也將三級跳升至2050年的1兆美元(約新台幣29兆元)。不僅聯華氣體及群翌等台灣氫能產業「資優生」,可望開創新局,就連過去苦熬多年的碧氫、錫力等業者,也將趁著這波大行情,紛紛破繭而出。

    24小時最熱

      3月底,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與環保署、經濟部、科技部、交通部等部會官員,大動作召開記者會,正式公布及說明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在國發會簡報資料中,台灣未來能源結構將大幅調整,其中氫能源被政府納入12項關鍵戰略之列,更宣示將推動進口綠氫及餘電(以再生能源為主)產製氫能,引發各界熱烈討論。

      政府定調 推氫能專法

      就在同一天,身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理事長的台積電董座劉德音也在年會上公開表示:「非常高興看到政府公布淨零碳排路徑,並樂見政府將氫能納入其中。」劉德音不只贊同國發會啟動的新能源政策,背後更代表護國神山以全球頂尖企業的高度,宣告「氫能時代」將正式來臨。

      氫燃料電池在交通工具的應用,尤其是大型船舶與貨車,頗受各界期待。

      本刊調查,這是台灣發展氫能多年以來,政府第一次明確將氫能寫進能源政策中;同時,政府也首度表達將配合氫能發展需要,訂定《氫能管理專法》。種種作為,勢必會刺激台灣氫能產業發展。「未來若能進一步制定具體的躉購費率、租稅優惠或設備補貼,必能提升台廠競爭力。」台經院研究一所副所長主任林若蓁興奮地對本刊說。

      氫燃料電池在交通工具的應用,尤其是大型船舶與貨車,頗受各界期待。

      研究氫能多年的林若蓁表示,這幾年全球討論能源議題,大方向就是「不要碳」。而當各國埋頭研究各種可行方案,都發現選項不多,且氫(尤其是再生能源電解產生的綠氫)將是達成碳中和或淨零碳排的重要手段。

      國際看好 產值三級跳

      以交通載具全面電動化來說,不是使用鋰電池,就是氫能車。氫是能源載體,可燃燒產生熱能,也可以在石化或半導體產業的製程上使用,更可以拿來發電,應用範圍相當廣泛,商機龐大。「像是瑞典鋼鐵廠已捨棄石化燃料,改用氫氣煉鋼,正是產業即將質變的重要訊號。」全球知名的燃料電池製造商Bloom Energy 協力廠商高力董事長韓顯壽觀察。

      另一方面,烏俄戰爭發生後,積極廢核的德國為降低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已把腦筋動到氫氣上,日前德國官方宣布,待澳洲Fortescue Metals(FMG)正式產製綠氫後,每年將採購500萬噸綠氫,取代近1/3的俄羅斯天然氣進口量;另外,德國也將加速建設氫基礎設施。

      中國將推動氫能產業發展列入「十四五」,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帶來很大的實質幫助。(翻攝長江網)

      本刊調查,各大重量級國際投資機構,都不約而同看好氫能產業的發展。像瑞士銀行(UBS)就直接點出,中國在官方政策扶植下,氫能行業將駛入成長的「快車道」,產氫業者與氫燃料電池廠商後市可期。

      此外,美國高盛(Goldman Sachs)更出具長達122頁的報告,剖析全球氫能產業長線發展,點出各國為達成淨零碳排目標,預計將投資五兆美元,完善電解槽、儲氫設備等基礎設施;全球氫能相關應用的潛在產值,預估將從目前的1,250億美元(約新台幣3.6兆元),大舉跳升至2050年的1兆美元(約新台幣29兆元)。

      半導體、鋼鐵與石化業未來對氫氣需求將攀升,聯華神通集團旗下的聯華氣體等氣體公司可望受惠。

      面對即將引爆的龐大氫能商機,台廠能否分一杯羹?答案似乎是樂觀的。一位業界人士直言,藉著對綠能有龐大需求的台積電助攻,台灣三大氣體公司聯華氣體、三福氣體及亞東氣體,也在全球三大氣體公司Linde、Air Products、Air Liquide的協助下,紛紛在國內設廠產氫,開始供應氫氣等業務。此外,像中興電工這類在能源與電力產業扎根已久的業者,也能憑藉工程統包與通路的優勢,前往海外插旗氫能市場。

      不僅如此,過去台灣氫能產業許多苦熬多年的中小企業,如碧氫科技、錫力科技及亞氫動力等,也有機會在這波氫能熱潮中,媳婦熬成婆。

      " src=

      台廠碧氫 外銷占大宗

      今年高齡85歲的碧氫董事長雷敏宏,就是台灣氫能開發的先驅者。國內各家氫能產業的董總們,都會尊稱他一聲「雷老師」。「我看產業向來看得比別人早,除了是台灣第一批投入鋰電池開發的研究學者;2000年,當氫能或燃料電池還沒什麼人在討論時,我就創立碧氫,並開發出擁有專利與特殊成分的觸媒,在沒有煙與火焰的狀態,以甲醇產製氫氣。」曾在台大化工系任教的雷敏宏驕傲地對本刊說。

      高齡85歲的碧氫董事長雷敏宏,是台灣氫能開發的先驅者,曾率先開發NB用的氫燃料電池。

      雷敏宏實際帶記者參觀,並指示員工滴幾滴甲醇到裝著觸媒的實驗器皿,幾秒鐘後,原本處於室溫之下的器皿突然變熱,再過幾秒,甚至變得有點燙手,讓人驚嘆。「碧氫的產氫機是以方形鋁塊組成,搭配自家的觸媒,除了設備巧小、不占空間、安全耐用,更沒有毒性氣體的排放,頗適合室內或車船產氫設備。」雷敏宏向本刊透露。

      不僅如此,碧氫早期曾幫國內電子廠開發NB用的氫燃料電池,但完成產品開發後,卻因成本太高而無法商業化。目前,碧氫的產氫機主要銷往中國與日本,其中,中國約占6、7成業績。

      瑞典鋼鐵廠已捨棄石化燃料,改用氫氣煉鋼,這是氫能產業即將質變的重要訊號。(翻攝SSAB官網)

      提到營運狀況,雷敏宏坦言,一路走來是比較辛苦,因為石化、半導體廠商需要的氫氣,幾乎都是三大氣體公司的天下,根本無緣參與,而其他氫能源應用在台灣的市場非常小,自成立至今,幾乎年年虧錢。

      虧損與年紀增長並未磨滅雷敏宏的鬥志,他開心地向本刊表示,目前已有南非氫燃料電池廠打算採購碧氫的設備,甚至想入股;中國則有廠商邀請碧氫赴當地合資設廠。加上國內也有物流運輸業者希望協助開發氫能小貨車,展現新氣象的機會頗大。

      " src=

      相較於老字號的碧氫,2012年成立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廠商錫力,堪稱是台灣氫能產業的「中生代」。錫力總經理黃治文向本刊透露,自己入行約15年,因對燃料電池應用與老東家的想法不太一樣,才決定自行創業。

      研氫電船 錫力搶第一

      黃治文表示,錫力業務重心一開始全擺在台灣,當時下了一番工夫研究,發現相較於汽車,台灣的造船能力更強。剛好日月潭在推綠能交通,計畫導入電動化船舶,很多船東對氫燃料電池也很有興趣;由於氫能續航力優於鋰電池,公司於是大膽投入。經過一番努力鬆綁法規,順利打造出全台灣第一艘91人座、以氫燃料電池為動力的觀光載客船舶。

      台灣的觀光與交通船舶若能導入氫燃料電池作為船舶動力,對降低環境汙染將帶來很大的幫助。(翻攝藍天觀光遊艇官網)

      但為何不乘勝追擊?黃治文無奈地說,原本期待日月潭139艘船舶都能逐一汰換成氫燃料電池船舶,沒想到,2015年底開始,政黨輪替氣氛濃厚,不少新能源政策停擺,不得已只好轉往海外發展。

      看上中國扶植氫能產業力道越來越大,錫力把業務重心擺在對岸。如今,近9成的業務來自中國大陸。

      有鑑於中國扶植氫能產業力道越來越大,錫力也把業務重心移往對岸。黃治文說,近9成的業務來自中國,包括在分散式發電、商用車輛、大巴士等領域,錫力都有業務實績,去年更陸續打入東風、金龍、北汽等大型車商供應鏈。「成立至今仍處於虧損;不過,隨著全球大力推動氫能源產業,今年或明年就有機會轉虧為盈。」

      主攻設備 群翌成冠軍

      對照碧氫與錫力,被喻為台灣氫能產業隱形冠軍的群翌,也希望藉此契機更上層樓。走進群翌總部,公司英文Logo大大寫著HEPHAS,總經理陳致源向本刊表示,HEPHAS一字取自古希臘神話中的火神和匠神Hephaestus,就要讓客戶明瞭群翌是燃料電池的專家。

      群翌總經理陳致源表示,群翌已是中國及全亞洲最大的燃料電池測試設備供應商。

      陳致源以略具感嘆的語氣說,當初離開工研院決定創業時,曾花了一番工夫研究,還到國外觀摩。發現氫燃料電池並沒有殺手級應用,貿然投入會很辛苦。於是腦筋一轉,基於「產業要起來,設備必須先行」的想法,決定開發氫燃料電池廠商淘金的工具。

      「我們很努力,也有點幸運。」陳致源說。從2007年創業,就開始經營中國市場,幸運碰上官方大力推動氫燃料電池,中國企業大肆添購相關設備,群翌也跟著受惠,如今已是中國及全亞洲最大的燃料電池測試設備供應商。

      " src=

      值得安慰的是,群翌自成立以來,幾乎年年賺錢,去年每股獲利近4元,方能持續開發新產品。不僅成為中國汽車、能源等業者的氫燃料電池一階供應商,還獲得日本JAFCO、華威國際,台企銀創投等投資機構青睞,入股群翌。「目前氫能市場很熱,這對群翌是有利的。」陳致源表示,群翌正加緊努力申請輔導,希望成為台灣第一家拿到綠色氫能認證的企業。

      看到政府終於把氫能納入能源發展藍圖,陳致源直言:「氫能好,這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只是整個商機爆發過程需要多久,還很難說。」

      【全文】瞄準電動輔助自行車 3台廠勢力搶1.5兆商機

      【全文】磷酸鋰鐵重返賽道 電池台廠喜迎春燕

      鏡週刊 台廠 全球減碳 資優生 氫能

      最新消息

      分享文章: